(相关资料图)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代皇帝中,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物。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前半生与后半生的作为判若两人,堪称双面人。唐玄宗的前半生,任人唯贤,英明果断,一手打造出不次于贞观之治的开元盛世,文治武功直逼唐太宗李世民。但他的后半生却突然画风急转,蜕变成一个沉迷酒色、贤愚莫辨,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等奸邪之辈乘机上位,窃取权柄,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惨祸。
安史之乱,堪称唐朝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面对安史叛军的强大攻势,唐朝军队望风披靡,无人能敌,丢城失地一溃千里,强盛一时的大唐瞬间面临亡国的巨大风险。关键时刻,大唐战神郭子仪挺身而出,以超群的胆略和才智力挽狂澜,接连挫败安史叛军,迅速让唐朝稳住了局面,并最终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胜利。郭子仪居功至伟,被唐德宗封为汾阳郡王、尚父等称号,美名万古流传。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八十余岁高龄的郭子仪溘然长逝。唐德宗极为哀痛,下旨让郭子仪陪葬在唐肃宗的建陵之畔,以示哀荣。郭子仪的陵墓位置,位于如今陕西咸阳礼泉县唐建陵西南两公里处。郭子仪长眠于此一百多年后,到了五代十国期间,一个武将来到郭子仪墓前,放声痛哭,隆重祭拜,结果却闹了一个大笑话,让世人耻笑千年。
唐朝灭亡后,李存勖于龙德三年自立为帝,史称后唐,李存勖成为唐庄宗。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众多小国皇帝中,唐庄宗的表现勉强称得上一个贤明之君。最起码他在继位之初,能够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身边汇集了一批杰出的文武人才。其中,后唐大将郭崇韬,是其中的翘楚之辈。在后唐大臣中,郭崇韬是唯一的一个文武全才之人,无论用兵打仗还是治国安民,都是一把好手。
后唐当时有两个死对头,一个是北方的契丹人,一个是大军阀石敬瑭建立的后梁。在与这两大死敌的激战中,郭崇韬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冲锋陷阵,数次击败强大的契丹骑兵,和狡黠凶悍的石敬瑭。后唐攻灭后梁石敬瑭的关键一战中,唐庄宗李存勖正是依照郭崇韬制定的奇谋妙计,不出十天攻克汴梁,一举灭掉了后梁。
在收复西蜀的战役中,郭崇韬辅佐魏王李继岌,孤军深入千里转战,仅用了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击败西蜀大军,逼迫蜀主王衍投降。郭崇韬用兵如神,接连击灭两个敌国,军事才能堪称后唐第一良将。唐庄宗封他为赵国公,兵部尚书、枢密使等要职,钦赐丹书铁券,免其十死,荣宠之盛,权位之高,一时风头无两。
眼看郭崇韬红得发紫,一些趋炎附势之人争相巴结讨好他。后唐宰相豆卢革,是个擅长谄媚的小人,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地阿谀郭崇韬。《新五代史》记载,郭崇韬的父亲叫郭弘,而当时朝廷有个机构叫做弘文馆,豆卢革上奏皇帝,建议把弘文馆改成崇文馆,以示避讳尊敬之意。豆卢革还一本正经地声称,他研究证实,郭崇韬正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嫡系后人,出身名门身份贵重,是正儿八经的名人之后。其实纯属他信口雌黄。
当时郭子仪去世才一百四十余年,家族后人传承有序,人家都不知道郭崇韬是谁。但郭崇韬被众人的逢迎巴结捧得晕头转向,"遂以为然",还真就把他自己当成郭子仪的后人。他带兵出征西蜀时,曾经路经陕西,还专门来到郭子仪墓前,煞有介事地祭拜一番,并且当场痛哭流涕,以示对"先祖"的哀悼之情,然后"号恸而去",结果闹了个大笑话。世人都笑他拜错了祖宗,《新五代史》把这件趣闻记载下来,"闻者颇以为笑",流传后世沦为千年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