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代明君,他不仅率领起义军打下了天下,登基之后在他的治下,明朝也很快从战争的动乱中稳定下来,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很有建树,但是他也是有缺点的,而他的这个缺点也间接害死了他心爱的太子。
(相关资料图)
朱元璋当年率领起义军打败了各路竞争对手,最终坐上了皇位,因为他出身贫寒,所以他最知道百姓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在他的统治之下,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人们都安居乐业,但是朱元璋的朝堂之上却是另一种气氛。
朱元璋知道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稳定,那么整顿吏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明朝百废待兴,更是容不得贪腐的存在。
加上他从小就是一个百姓,十分了解官府对于百姓的迫害有多么的可怕,因此他在治理官员的时候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说是心狠手辣。
而每当大臣有犯错的情况出现,他往往都是抱着宁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很多官员也都因此丢掉了性命,所以一时间朝堂上的大臣人人自危。
而他的做法也遭到了一个人的质疑和反对,这个人正是他的儿子,也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朱标。
和父亲不一样,这位明朝的太子的性格可以说是十分的宽厚仁慈了,所以看到父亲严厉地惩戒朝中的大臣,他有些难以接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一句话吓得朱标魂飞魄散,甚至一度投河寻死,后来虽然被救了上来,但是他也就此留下了病根,身体开始变差。
而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处理胡惟庸的其他党羽,因为牵扯的范围过大,所以这件事太子还是看不下去了。
于是他再次站了出来反对父亲滥杀的做法,不过这次他真的惹怒了对方,他甚至拿出藤条抽打自己的儿子。
不过他还是很疼爱儿子的,所以在打的时候也去掉了上面的尖刺,但身体上的疼痛是减轻了,可是内心上的创伤却无法避免。
在这件事之后,朱标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很快就因病去世了,而失去了这个自己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朱元璋也是悲痛欲绝。
朱标这个人生性比较胆小,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说他是被自己的父亲逼死的也不为过,因此他的死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而这件事也导致国家失去了最佳的继任者,这才有了后面的靖难之役,但是不得不说,这件事还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父子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怨,有的只是看法上的冲突,而这样不仅是性格造成的,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自然也会不同。
如果他们可以在发生分歧的时候敞开心扉交流并解决矛盾,那么后面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历史的进程也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