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资料图)
除了先秦诸子百家,要说比较受欢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是“状元”的话,“曾国潘”便算是“榜眼”了。
事实上,曾国潘在历史上,虽不及王阳明,但也和王阳明有几分类似,他是有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军事家。
他可带兵打仗,也常手持书卷,夜不能寐。
要说什么东西可以让曾国潘不顾自身暖饱?除了国家层面的民族大义,或许便是那从他一介布衣时就“陪伴”于其左右的书了。
他爱书,不顾饥寒。
而他的这份热爱,则教会他如何治国、如何带兵、如何修身、如何安己而平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这份热爱,让“儒家血性”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便是后话了。
要说曾国潘爱书,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趣闻。
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36年。
曾国潘多年寒窗苦读,期待有朝一日可一举登科,实现抱负。
那一年,他和所有读书人一样,上京赶考。
又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名落孙山。
只是,这位说不出是“傻憨”,还是“精明”的汉子,精打细算算好了来时的盘缠,却没有回家的路费。
没有办法,他费尽心思找同乡借钱,勉强凑够了回家的钱。
但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
美食、美女、美服,对曾国潘来说不值一提。
但是,曾国潘抗拒不了“书香”。
当书痴曾国潘经过金陵的时候,他路过一家书店,成功被《二十三史》这本书吸引到了。
对于路费都靠借的曾国潘来说,这本书不便宜,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本书的价钱又正好是他身上的全部路费。
于是,书痴出手了。
曾国潘用自己借来的全部盘缠,买了《二十三史》。
书是买了,家也得回呀!
曾国潘一拍脑袋,将自己现在不用穿的冬衣都当了换钱。
回到家后,曾国潘的父亲看到儿子回来,发现他几箱子衣服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几箱书。
狐疑之余,又好像料到了什么。
曾国潘父亲叫来儿子询问。
曾国潘家境并不富裕,他这么做,一般来说是要挨训斥的。
毕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寻常人家的衣服,也算是难得的财产。
结果曾国潘的父亲知道儿子的遭遇后,没有责备他,反而很欣慰,嘱托儿子好好读书后,还帮他还了债。
受到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他闭门读书,才一年,就将《二十三史》烂熟于心。
曾国潘进入官场后,因为熟悉历史,以史为鉴,他总是头脑清晰、最睿智的那一个,这为他参与国家治理,维系社会安定,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曾国潘爱的,不是泛黄的扉页,而是扉页里、油墨间倾注的智慧。
一个爱智慧的人,不会以自身极寒为先。
而这种对“智慧”的热爱与专注,必定会成就这个人。
现如今,我们学习曾国潘语录,期待能通过阅读他留下来的灵心感悟,获得那么一两分人生的真谛。
但颜小二觉得,与其学他的语录,不如学他的“痴”。
好好学他在爱书这件事情上的“痴”。
毕竟,发迹后的曾国潘之所以能让众人佩服,更多源于他长年累月下来,不以功利为目的之对书的热爱上。
书中的圣贤智慧,铸就了他非圣贤而似圣贤的精彩人生。
参考:《品读曾国潘》等。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