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呢?笔者认为胜出的肯定是蜀国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根据历史而来,但终究是一部小说,里面有很浓的作者感情色彩,"尊刘抑曹"的感情也是随着这部小说名著,深入我们对英雄的价值判断里面了。所以在读《三国演义》时,我们的感情总是习惯倾向于刘备集团,对于曹操集团自然是有点反感。
其实三国战乱,互相争地盘,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本就无所谓好与坏。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人物的情感都是我们基于文学作品产生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三国人物就是曹丕!
(资料图)
曹丕,我们从小就知道了这个人物,比如他与自己的亲弟弟曹植"相煎何太急"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三国演义里我们看他不顺眼,觉得他是一位谋权篡位、为了皇位不顾亲情的人。其实,曹丕太冤了!论文采,他不输给弟弟曹植;论胸怀,他胜于父亲曹操;论政治才干,他更是甩刘备的儿子几百条街。
不管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三国历史中,我们对于曹丕,不管在情感还是在历史认同感上总是有些不屑一顾,魏国的锋芒总是被曹操和司马懿等人掩盖,导致大家乍一看,曹丕智不如诸葛亮、仁不如刘备、文不及曹植、略不及曹操。其实我们是被《三国演义》蒙蔽了,在这里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
大家都知道在魏晋时期,最有名气的文人集团就是"建安七子"和"三曹"。曹操基因多好,当时东汉末年,战火纷飞,文人墨客本来就很少,能拿得出手的人只有这两个组合,且不必说"三曹"组合里面的"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就是这"建安七子"也都是曹氏麾下的,蜀国、吴国情何以堪?
"三曹"这个组合,是基于文学成就的,曹操、曹植在这个组合里面大家不奇怪,曹丕为什么在里面?曹操的文采不必说,一首《短歌行》足以守住颜面,谢灵运曾说天下文采有十斗,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他自己占一斗,天下其他文人平分一斗。八斗之才的曹植,七步成诗、一首《洛神赋》更是名扬千古。那逼着弟弟作诗的曹丕呢?且听我道来:
中国第一首七言诗,你知道是哪一首吗?就是曹丕这首《燕歌行》,一起来读一读:
除了诗歌,曹丕的文学著作《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开辟了文学自觉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他的散文、赋体也是自成一格,感情细腻,年轻向上。
再来说说,"建安七子",曹丕是"建安七子"这个组合名称的提出者,也是这个组合的实际领袖,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成就,而且也喜欢礼贤名士,和建安七子里面的人关系都很好,当时已经在夺嫡大战中胜出的曹丕,在王粲死后,亲自吊唁,因为生前王粲喜欢驴叫,还在灵堂之上,学驴叫为王粲送行。由此可见,曹丕不仅文采好,还是一位性情中人。
说到韬略,在与曹植的夺嫡之战中,曹丕是绝对胜出的。曹植作为一位文人成就是很高的,但作为曹操的儿子,在雄韬大略上是远远不够的,他的夺嫡失败,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的随性。干文学的随性一点好,但做皇帝随性是万万不行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曹魏的影响,曹丕是大于曹操的。曹操给曹丕留下了很多人才,但却也是个烂摊子。曹丕刚刚继位之时,曹魏上下不管文臣还是武将,都在观望,当时天下三分,文官武将本来归属性差。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曹操不在了,他们自然会有重新认主的想法,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兵变。若无安国定邦之韬略,是很难维持的。
曹丕创立魏国后,一方面学着父亲广纳人才,甚至比曹操胸怀还要宽广,对待司马懿他付以重权,虽然司马家族最后篡魏,但司马懿一生却从未越礼。对贾诩、刘晔等人厚待有加,对归降者诚心相待,还接纳了蜀国的猛将孟达。所以在宽厚揽才方面,曹丕是绝对合格的君王。
在选拔人才方面,在三国战乱时期,人才选拔其实是比较困难的,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制,他恢复了太学教育,重视儒学文化,重办礼乐,文化繁荣了之后,他还要求举孝廉,对有才能的学子,不管年龄、户口都可以举荐为官。为了维护和贵族间的关系,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就是接班制,保证了士族祖祖辈辈都有官当,这种制度在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弊端是有的,但当时创立是为了维护曹魏和士族的关系,他们稳定了,江山也就稳了。
曹丕继位后就开始统一北方,曹操那时候,虽然北方有些地方是归顺曹操的,但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不怎么听曹操调摆。曹丕继位后,先后果断平叛这些势力,算是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当然,曹丕本身就是一个招黑体,他在位7年就英年早逝,对魏国而言,他是不瞑目的,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可历史没有如果。
作为曹操的儿子,他继承父亲衣钵,文学修养极高,属于当时文人集团领袖,韬略上,他谨慎果敢,致力于疆域统一,善于吸纳人才、改革弊端。总体说来,曹丕是一位合格且优秀的君王和政治家,他身上的魅力是不会被历史淹没的。
夺嫡大战,手足相残历代都有,唐玄宗玄武门之变、宋光义烛光斧影、朱棣起兵篡位…对于君王而言,曹丕远没有如此冷血,他无意杀与自己争夺世子之位的曹植,所以才有了七步成诗的故事保全了曹植,对曹彰也未迫害,这足以洗掉小说演义给他的抹黑。
若没有曹丕,不可能有魏国的强盛,更不可能会有三国归一的局面,在,《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感情色彩下,大家需要真正走进历史,了解这位文韬武的魏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