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随母亲进京,打着“选秀”的旗号。不免让人误会她也有意效仿表姐贾元春进宫做皇妃。这件事显然是误解。
薛宝钗参加的选秀,原文写得清楚,是皇帝选妃嫔之后,体恤公主和郡主,为那些没有资格参加妃嫔选秀的人家,开恩加一个荣耀,选几个陪读大宫女。
(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资料图)
这句原文的重点,是在“降不世出之隆恩”,也就是说以前没有资格的也都给了资格,可以报名到礼部,备选公主和郡主的入学陪侍。
所以,商贾出身的薛宝钗才有了资格,也报名进京去“备选”才人,赞善,一旦选中就可作为公主、郡主的陪读。
不过,以薛家的财力和四大家族的地位,薛宝钗显然不可能入宫去伺候公主郡主,耽误青春为奴做婢。
所以,薛宝钗进京后,这件事就再不提了。不是没选上,十有八九是弃权了。
《红楼梦》的选秀,并不是清代那种摊派必须参加。而是对门第出身有要求不说,更是利益交换。
就像贾元春进宫,并非清朝选秀方式,而是贾家为了家族利益,主动送她进宫的,更类似唐宋两代的风格。
贾元春省亲当晚,回来就抱怨说:“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是没有选择,也委屈不愿意的。
贾元春是国公孙女,皇帝因贾家而接纳她。薛宝钗想要效仿表姐贾元春,绝无可能,就是伺候公主也不会用她。
薛宝钗的最大问题,就是商贾的出身。她尽管才华横溢,品貌出众,却被出身桎梏住。
士农工商,当时的商人普遍被歧视和贬低。有些朝代商人子孙不可以参加科举,被限制消费,不允许穿绫罗绸缎等等。
女儿更是不被看中,要么只能在商贾之间通婚,要么也就嫁个品级低的官员。
比如薛宝琴的婆家梅翰林。当初是她父亲在京时便定下,却没提梅翰林当时的情况。
一般来说,科举三甲直接进翰林院,为从六品或者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编撰等,二榜排名靠前的也有机会进翰林院,但就是七八品的检讨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