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呵呵,醉后大方资助,醒来小气讨要,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不过甄士隐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而贾雨村虽然人品低劣,但颇有眼光。以他对甄士隐的认识,也不会有这样的怀疑。
甄士隐曾以银衣之时,还替贾雨村安排了启程日期:“十九日乃黄道之期”。而贾雨村在十六日一大早,就急着上路,似乎潜意识里,并不愿接受甄士隐的安排。
贾雨村为什么急着赶路?首先是功利心太重,对进京入都、“春闱一战”的渴望太甚,不能忍耐——他是“今日五鼓”启程的,并不是连夜走的。虽然着急,还在情理之中。
另一个原因,就曲折得多了。
甄士隐第二天又去找贾雨村,是为了“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到神京,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给写推荐信。
甄士隐是个人资助贾雨村,不是工作单位推荐。那么他的“荐书”,也不是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的例行公文,而只会是通过私人关系,把贾雨村推荐给他的故交。
甄士隐是个“乡宦”,就是做过官又回乡居住的人。而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并不是像唐朝的终南山隐士,“翩翩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以隐居作为自高身价、博取名声的手段,而是真的打算终老乡间了。
也就是说,甄士隐对贾雨村的仕途的帮助,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就已经到头了。以贾雨村“或可去充数沽名”的自信,一旦进京赶考,势必走上仕途、“十分得意”。以后甄士隐即使再想给他提供帮助,恐怕也没什么机会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甄士隐不能再提供帮助,那么贾雨村以后,只剩下回报甄士隐的义务了。
所以贾雨村急着上路,就是要彻底切断与甄士隐的联系,以避免以后需要履行“回报”的义务。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