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9月,18岁的载沣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那便是和慈禧指定的荣禄之女完婚,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儿子,溥仪。渐渐地,载沣在政治道路上越来越如鱼得水,1906年8月,载沣开始参与中枢决策,这可以看做是慈禧对他的锻炼。
(资料图)
文/狟先森
载沣是清朝典型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由于身上流着满洲皇室的血,不论能力如何,注定他要承担维护国家的责任。他和光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虽然哥哥按照皇室规定,成了皇帝,但是自己也差不了多少,在后来的岁月里,作为第一代醇亲王在世的长子,自然地继承了醇亲王爵位。
01 出使德国
载沣虽然是贵族出身,但是和他的父亲一样,养成了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优良品格。少年载沣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骄纵也不跋扈,这在那些整天逗鸟听戏的贵族同仁中,确实显得格外不同。
这个头衔听着怎么这么别扭,但既然是太后的指令,也就不好拒绝,于是17岁的载沣在随从的陪同下,登船西渡,用弱小的肩膀承担起这个为大清挽回脸面的历史重任。整个出使过程载沣一切从简,到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面前,坚持不行下跪礼,这种骨气为刚刚备受压迫的大清挣回了点面子。
02 新星升起
1908年2月,在慈禧的授意下,载沣再次高升,担任军机大臣,这也意味着他将是大清未来最富有实权的官员之一。
1908年11月一定是载沣一生中最重要的月份之一。这月的14、15两天,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溥仪成了小皇帝,载沣便成了摄政王,实际上成为大清的掌舵者。按照慈禧太后多年来执政形成的政治架构,载沣拥有实际行政权,隆裕太后掌握最终的决策权。
这是非常生动的叔叔嫂嫂相结合的施政结构,不过隆裕没有继承到慈禧的衣钵,政治能力实在有些差劲,因此也没有办法给载沣太多的帮助。实际上大清最后几年的担子全扛在了载沣一个人的肩上。
不过,对于大清的平民百姓而言,这位新面孔的亲王,确实给了大家一番新的想象。
03 新星陨落
慈禧还在的时候,颁布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宣布9年时间是预备立宪期,这个期限过后,实行君主立宪,适度开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同时要保证君权的绝对。这对于曾经出使德国,亲身感受过德国君主立宪体制的载沣而言,当然非常赞同了。
载沣掌权后,把要求立刻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抛到脑后,仍旧还是坚持9年过渡期不变,但是另一方面又接连颁布法案,鼓励地方切实组建、运行咨议局。即使载沣非常固执9年的过渡期,但是在必须立宪的问题上,他也满足着大家的要求,所以也没有失掉太多的民心。
可转折点却出在了1911年的那个《内阁官制》上面,自此载沣一路走下坡。
1911年,载沣用溥仪的名义颁布了《内阁官制》和《内阁办事暂行章程》,开启了组建内阁的第一步,但这却是糟糕的一步。在这个内阁中,满族大臣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大臣仅仅只有四个,这被外界戏称为"皇族内阁"。
到了1911年,大概从上到下都知道满汉矛盾是大清最主要的矛盾,这种阁员配比无疑像个火药桶一下子炸开了积郁在人们心中的愤怒。有名的立宪派代表张謇亲自跑到北京让载沣收回旨意,载沣并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