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每日短讯:隋炀帝杨广是否猜忌杨玄感?杨玄感的起兵和失败分别是什么原因?

2023-02-13 16:49:24
A+ A-

一、导火线

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是隋炀帝征伐高丽的战争,可是点燃导火线者却是杨玄感。

公元612年,杨广开始了他百万大军远征辽东的第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损失大批人马,可是隋炀帝并没有休整,紧接着第二年就发动了对高丽的第二次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发生了礼部尚书杨玄感的叛乱。


(资料图)

二、杨玄感父亲的死,和杨广无关

杨玄感是隋朝四大名将中排第一位的杨素的大儿子。杨素既是杨坚的亲信宠臣,还是杨广最亲密的战友和宠臣。

杨素本人既有文韬又有武略,做事的执行力也很强,不仅仅为隋朝,尤为杨广称帝立下的功勋无人能及。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的杨素在同样聪明的杨广面前,做事越多就越受到猜忌。终于,聪明的杨广有意让聪明的杨素认识到,如果他死就能保住杨氏家族的荣华富贵,如果不死,就有可能被灭族。

杨素出身弘农华阴杨氏,这是自汉朝以来延续多代的门阀贵族,其尊贵程度,使得杨广的父亲杨坚都冒称自己出身这个家族。因此,为了保住杨氏一门,杨素不得不病死。

实事求是地说,杨素的死,要说和杨广有关系,也就是被杨广吓得心情郁闷之后的生病,而他本人又知道杨广的本意,因此不求医不吃药而死。

从大面上来说,杨素的死其实和杨广没有关系。

杨素死后,杨广的事后功夫还是相当不错,他为杨素立碑,下诏对杨素极尽赞美之词,称杨素“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

杨广还封杨素的大儿子杨玄感为礼部尚书。

三、杨广对杨玄感不错

杨玄感长得雄伟,而且“美须髯”,只是小时候让人觉得有些“痴”,也就是不太聪明,这有些打击自信,可是他的父亲杨素却维护他的自尊和自信,常常对人说:“这孩子可不痴。”

有这样的好父亲,杨玄感对杨素的爱戴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如此,杨玄感和他的叔叔,杨素的弟弟杨约关系也非常好。杨约也曾因为杨素哭坟而一度被免官。

待杨玄感长大些后,就变得喜欢读书练武了,后来官至柱国,和杨素并列二品,父子两人常常同朝平列上班。

柱国是西魏时期就设立的将军,是形成西魏和北周政权的关陇集团基础,杨玄感成为柱国,已经位高权重。

杨坚是很传统的人,看杨素两父子并列,感觉有些不协调,也可能担心父子二人权力太大,就让杨玄感降一级。杨玄感就到地方去做刺史,这时他显示出了精明,地方官吏做的任何事他都知道,原因是他启用了相当于现在秘密警察的组织,因此消息灵通,一时间,他的治理让官吏和百姓们都颇为信服。

杨素死后,杨玄感就回到京城,他先是做鸿胪卿,后承袭了杨素的楚国公,之后又担任礼部尚书。

大面上说,杨素是病死的,因此受到杨广极高的评价,他的杨氏一门也得以被捧上云霄。而杨素生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死后杨玄感承袭了他的爵位,那些所谓的名士和他生前的门生故吏自然就转投到了杨玄感门下。而杨素的这些门生故吏,又都已经成长为当朝的文武。

杨玄感对父亲杨素的死非常清楚,他似乎也感觉到了杨广对自己的猜忌,他认为杨广是在走下坡路,而他又不想走父亲的老路。

杨玄感喜欢读书,对古今朝代兴旺的历史非常了解。远的不说,就从曾祖父到他自己这代共四代经历的西魏、北周和隋朝的变化,被他看得一清二楚,既然隋朝正走向衰弱,而且皇帝和自己的关系又即将复制当年皇帝和父亲的关系,那就不如拼一下。

杨玄感的想法,还得到了他弟弟们的同意,他们打算立杨广三弟的儿子秦王杨浩为帝。

其实,杨广对杨玄感并没有猜忌。因为杨广是有雄才而且有大略的人,他对杨素的猜忌主要是杨素太有才。杨广还是个刚愎自用不服输的人,对比自己有才的人有天生的嫉妒,杨素才高再加之势大,因此杨广才要杨素死。而在杨广眼中,杨素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值得他费心思的。

而杨氏兄弟们却感觉自己受到了杨广猜忌,估计他们被杨素的死吓怕了。杨广是个精力充沛而又少恩的人,也是杀伐果断的人,杨玄感反杨广的想法能得到弟弟们赞同,说明他的弟兄们也同样认识到杨广的危险,在危险和机会的判断之间,认为反杨广是机会。

杨玄感的想法,差点在杨素死后的第三年,即公元609年变成行动,这一年杨广征伐吐谷浑,回来的路上遇到大雨,官军们显得非常狼狈,杨广身边的保安措施显出大漏洞。杨玄感立刻就想刺杀杨广,被他的叔叔杨慎劝阻,理由是“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即杨广现在还没有完全背离人心,上下还挺团结,说明时机未到。

杨玄感是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长,手中无兵无将,因此他此时对杨广的想法,多是想刺杀之后凭借父亲赋予自己的人脉掌握大权。以这种思维想拉一个皇帝下马,说明杨玄感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有心机的人,而是有些书生气的人,考虑问题理想而且简单。

也许受到叔叔的建议,这件事之后,杨玄感开始将眼光瞄向了军界,他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自己也想带兵,段文振上报了杨广。杨广听后非但没有猜忌杨玄感,反而还很高兴,认为杨玄感是将门虎子,对杨玄感好感倍增,逐步让他参与重大的军机朝政。

公元613年,杨广第二次征伐辽东,让杨玄感担任督办粮草运输的后勤部长,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杨广对杨玄感的信任。可是,杨玄感起兵了。

四、杨玄感失败之源

杨广的第二次征伐辽东是比较顺利的,当他正要攻陷辽东城时,得到杨玄感叛乱,东都洛阳被围的消息,不得不撤军而功亏一篑。

杨广第二次规模庞大的远征辽东行动宣告失败。

杨玄感的起兵其实非常轻率,有点赌的成分,因为他没有兵也没有武器,只想靠着天下人对杨广的不满来成事,也许是《春秋》读多了,过于相信民心。

于是,既无兵又无武器的杨玄感起兵,就靠骗。

杨玄感让自己的家奴装扮成前线来的使者,报告说前线大将来护儿反了。于是,杨玄感开始抓壮丁,再用帆布制作简易铠甲,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发兵。

由于杨广好大喜功,已经耗尽民力,天下不胜其苦,而且隋军几乎都在前线,内部非常空虚,因此杨玄感的起兵一时倒也聚集了不少人马,几天之后就号称“十余万”。

这时,李密来到了杨玄感身边,他为杨玄感的前途提供了上、中、下三策:

1、上策:出其不意,直接攻入“蓟”(即今天北京),让杨广腹背受敌,当杨广粮草断绝后,将不战而败;

2、中策:往西进入关中,一路不恋战,而是绕过所有的城池,尽早进入关中,占据险要和杨广对峙;

责任编辑:bH_014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