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4年时,陕西省文物局准备对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妻子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唐昭陵进行考古发掘,除了对唐昭陵的主体进行考古发掘之外,还对唐昭陵周围的陪葬墓进行考古发掘,这些陪葬墓中有当年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还有李世民生前喜爱和器重的子女。
(资料图片)
而在这次考古过程中还意外发现了唐昭陵东南山梁上的李世民之女新城公主之墓,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新城公主墓志铭所记载,这位年仅30岁就去世的新城公主在死后居然被哥哥唐高宗李治以皇后之礼下葬,为何作为妹妹的新城公主会被哥哥唐高宗以皇后之礼下葬呢?
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新城公主,李世民甚至为其打破唐朝礼制
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她是李世民与嫡妻长孙皇后所生的七名子女中最小的女儿,加之长孙皇后在新城公主2岁时就英年早逝,因此新城公主自幼就深受李世民的疼爱,李世民无论国事有多么操劳都会亲自过问新城公主的生活起居。
在新城公主8岁时,李世民就为她打破了唐朝的礼制规矩,册封她为衡山郡公主,为何说李世民册封她为衡山郡公主是打破了唐朝的礼制规矩呢?
因为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这意思就是说唐朝的礼制规矩是名山大川以及其所在郡县都不能作为皇子或公主的封号,而衡山郡就是五岳名山之一的衡山所在地,按照唐朝的礼制规矩是不能作为公主封号的,但是李世民却为了宠爱女儿打破了这个规矩。
而且李世民不光在封号上为新城公主打破了规矩,他在封其为衡山郡公主时还赐给了实封食邑,要知道在唐初时期,公主只有出嫁之后才会获得实封食邑作为嫁妆,但是新城公主年仅8岁就获得了实封食邑,这在唐初时期是很少见的情况。
打破唐朝礼制规矩赐予封号,还在8岁时就赐给实封食邑,这些情况在李世民一生的35个子女中算是独一份了,由此也可见李世民对小女儿新城公主有多么疼爱。
李世民对新城公主如此宠爱有加,那么对她的婚事也自然更加上心,李世民曾亲自给新城公主挑选过两位未婚夫。
李世民为新城公主挑选的第一个未婚夫是被他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魏征之子魏叔玉,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时,魏征病重,李世民十分关心这位敢于规劝自己的诤臣,他不仅四处为魏征寻医问药,还特意派了护卫住在魏征家中,每日护卫都要及时向他报告魏征的健康状况。
在李世民如此关心的医护资源之下,魏征还是病重得不行了,在魏征临终前,李世民得知消息,立刻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幼女新城公主到魏征家中看他最后一眼。
李世民见到魏征之后,就问他有什么遗愿没有完成,尽管告诉他,在最后时期一定要满足魏征的遗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魏征的遗言逼格还很高,他对李世民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魏征这意思就是说自己最大的担忧就是国家前途命运,他这种到死都不顾自身还想着国家的精神让李世民一瞬间感动万分。
李世民这一刻就想着如何奖励魏征这么忧国忧民的高尚之人,突然,李世民看到在魏征床前照顾的长子魏叔玉,李世民知道魏叔玉至今尚未婚配,于是李世民脑门一热,就拉着跟自己一起来的年仅9岁的新城公主到魏征面前,指着女儿新城公主对魏征说:“魏公,睁开眼看看你未来的儿媳妇吧。”
李世民这意思就是告诉魏征要将最宠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魏叔玉,新城公主当时深受李世民宠爱有加天下皆知,李世民把最宠爱的女儿嫁给魏征的儿子也是想告诉他将来魏叔玉的前途他就不用担心了,娶了新城公主肯定能让魏叔玉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了。
这说明了李世民对魏征真的是非常器重,也代表了李世民对魏征一生的认可和最高的赏赐,因此魏征也十分感动,在这种情况下,魏征第二天饱含欣慰的去世了。
只是李世民当时被魏征的言语所感动,头脑一热就把自己宠爱的新城公主的婚姻命运决定了,他没有考虑到魏叔玉当时已经20岁,而新城公主年仅9岁,两人差了11岁。
不过李世民很快就对这段赐婚反悔了,李世民已经册立了太子李承乾,但是他还十分器重和喜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李泰也想图谋太子之位,这让李承乾感觉到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不稳。
于是在魏征去世三个多月后,李承乾勾结开国功臣大将侯君集企图发动政变,逼迫李世民提前退位,这也就是李承乾谋逆一案,李世民很果断的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庶人,并将参与争夺太子之位的魏王李泰贬到外地,最后册立了第九子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在李承乾谋逆一案中,侯君集是同谋肯定要被治罪,同时被牵连的还有太子左庶子杜正伦,偏偏魏征在世时曾多次在李世民面前称赞过侯君集和杜正伦,认为这二人都可以当宰相,因此在李承乾谋逆案之后,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与侯君集、杜正伦结党营私。
而且魏征为了青史留名,博取刚正不阿的谏臣之名,他故意把自己劝谏李世民的奏折拿给负责修史的褚遂良看,就是希望让褚遂良在史书上给自己记上直言进谏之名,这件事也在这时期被李世民得知,这一下让李世民对魏征的印象越来越差,他甚至认为魏征的忧国忧民之举都是演戏给自己看的。
再加之李世民仔细一想,魏叔玉比新城公主大了11岁,两人年纪确实不般配,自己当时真的是头脑一热就拍板了,所以他对给魏家的赐婚就反悔了。
所以魏征去世仅三个月,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就大为转变,由原来的喜爱和器重变为了猜忌和厌恶,于是李世民下旨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亲笔写下诏书,取消了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事。
就这样李世民给新城公主挑选的第一位未婚夫就这么告吹了。后来随着新城公主年纪逐渐长大,婚事再度摆到了李世民眼前,李世民又给她精心挑选了第二位未婚夫长孙诠。
长孙皇后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一生挚爱,同样爱屋及乌,李世民也大力抬举长孙皇后家族,他的妹妹和女儿也下嫁长孙家族不少,在长孙诠与新城公主订婚前,长孙家族已经有三人娶了公主成为驸马了,因此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通过精心挑选为新城公主选择了长孙诠成为未婚夫。
其实按辈分来说长孙诠算是长孙皇后的堂弟,他的父亲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堂叔,因此长孙诠与长孙皇后属于同族堂姐弟关系,长孙诠也算是新城公主的母系堂舅,但是长孙诠与新城公主年纪相仿,而且古代人并不是太重视这种远亲辈分,因此李世民并没有考虑两人的辈分关系,当然,按照现代人来看,长孙诠与新城公主属于是未出五服的堂舅与外甥关系,是不合法也不提倡的,但是古人并不计较这些。
不过当李世民为新城公主和长孙诠赐婚之后,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他担心可能看不到女儿出嫁,所以立刻就命人着手准备新城公主的婚礼,想在生前看到宝贝儿女儿结婚嫁人。
但是天不遂人愿,李世民想以最高规格的婚礼把新城公主嫁出去,因此婚礼筹备时间也很长,在婚礼筹备期间李世民就去世了,新城公主的婚礼也因为李世民的去世而耽搁下来。
唐高宗继位之后依旧宠爱妹妹新城公主,不过也造成了她婚姻的不幸
在李世民去世之后,其子唐高宗李治继位,唐高宗本就与新城公主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因此唐高宗也是自幼就是十分疼爱最小的妹妹新城公主,他希望新城公主能在李世民的百日丧期除丧之后就立刻完婚。
但是唐高宗想让妹妹新城公主尽快完婚的想法遭到了他的老师于志宁反对,于志宁认为古之礼法为人子女者必须守孝满三年方可婚配,因此他建议唐高宗遵循古代礼法,不可让李唐皇室背上不孝的名声,所以唐高宗只得听了老师于志宁的建议,让妹妹新城公主继续守孝三年再大婚。
直到三年后的永徽三年(652年),新城公主才终于出嫁了,唐高宗将她的衡山郡公主的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特意给她增加了五千户封邑作为嫁妆,新城公主就这样风风光光的出嫁了。
新城公主也成了当时封邑最高的公主,在当时唐高祖李渊的女儿还有李世民其他的女儿都没有新城公主封邑高,也由此可以看出唐高宗对妹妹新城公主还真的是十分不错了。
别看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婚姻比较波折,还晚了几年,但是夫妇二人婚后十分幸福美满,据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大婚之后与夫君长孙诠是“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但是正所谓情深不寿,在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结婚七年之后,即显庆四年(659年),两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却是来自外部,并非夫妻之间的问题。
原来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宰相韩瑗、褚遂良等重臣反对唐高宗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韩瑗还是长孙诠的亲姐夫,因此武则天恨透了长孙家族,武则天在成为皇后得势之后,立刻就对长孙家族展开了报复。
最终长孙无忌被武则天流放后又被赐死,韩瑗被贬官外地,长孙诠则被武则天以唐高宗名义勒令与新城公主离婚,随后也被流放外地,不过长孙诠也和长孙无忌一样,被流放不久后又被武则天怂恿唐高宗将其赐死。
唐高宗没有想到他赐死了长孙诠,也意味着毁掉了妹妹新城公主一生的幸福,据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在长孙诠被赐死后悲痛欲绝,每日以泪洗面,充满了对哥哥唐高宗和嫂子武则天的不满,她从此之后不再梳洗打扮,以此来表达对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不满情绪。
唐高宗毕竟是爱护妹妹情深,他看妹妹如此消极,他也很着急,但是长孙诠人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因此唐高宗就琢磨着再给妹妹选一位丈夫,这样就能缓解她的情绪。
后来唐高宗为妹妹选择了出身京兆韦氏的名门之后韦正矩为夫君,唐高宗为了表现对妹妹新城公主的疼爱,在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大婚之后,他一日之内给韦正矩连升数级,韦正矩从一个低级文官一跃成为中央高官。
不过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婚姻并不幸福,因为她始终对长孙诠难以忘怀,韦正矩与她的婚姻有名无实,新城公主依旧每天抑郁寡欢。
在龙朔三年(663年)时,新城公主积郁成疾,不久就病重将死,唐高宗得知妹妹病重将死的消息后,十分悲痛难过,他下旨命人为妹妹修建寺庙祈福,但是寺庙还未建好新城公主就在这一年去世了,年仅30岁。
新城公主如此年轻就去世,也连累了她的二婚丈夫韦正矩,唐高宗在妹妹去世后难以接受她如此年轻就去世的现实,他就派人调查妹妹的死因。据《新唐书》记载,由于新城公主在二婚后始终难忘第一任丈夫长孙诠,所以唐高宗质疑妹妹是不是遭到了二婚丈夫韦正矩的家暴,最终导致了她抑郁去世。
唐高宗也因此将韦正矩抓起来审讯,韦正矩也是很窝囊,在审讯时不能自辩,更让唐高宗认为自己的质疑是对的,于是唐高宗认为是韦正矩害死了妹妹新城公主,所以就下旨将韦正矩处斩,其家族全部流放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