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焦点速讯:1972年,山东出土《太公兵法》,阴谋诡计太狠辣,难怪张良能谋圣

2022-12-11 05:45:47
A+ A-

关于兵书你知道的有多少,不少人随口就可以说出《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古代文献,但是你知道吗?


【资料图】

有一本兵书在历代流传中备受争议,甚至在清朝时期被《四库全书》直言定义为伪书。

直到1972年的银雀山汉墓,大量出土的竹简中发现该文献,这才使谣言不攻自破,这本书就是成于先秦时期的《太公兵法》,也就是我们常听闻的《六韬》。

《太公兵法》全书两万字,共六卷,该书主要以对话方式从军事准备,兵力部署,谋略原则,具体作战方案,注意要点等六个方面铺开陈述军事要点,其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从外到内,逐步引申。是我国古代军事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公兵法》在被证实前最早收录于《隋书·经籍志》,在此之前没有相关文献提及,于是起初只是被认为是隋朝之前的成书,又由于流传范围极小,所以在那个时候就有伪书之说。

尽管一直以来对该书的出处存在大量质疑, 但是从隋朝至清朝期间1000年该书仍然被历代传阅,足见该书其中的重要内涵价值。

而最终被证实则是在近代汉墓的挖掘,出土的竹简里记录的内容和该书内容基本一致,这一证实考证了太公文献的真实存在性,于是翻身一变,从被质疑的伪书成为了先秦重要的军事思想要典。

而又因为该书的著作毫不避讳汉代统治者之名讳,加上该墓葬的挖掘地点周边一带接近战国时期墓葬群,著作时间被推前至战国时期。

所谓上兵伐谋,兵家胜负并非只是简单的血腥武杀,最厉害的军事胜利是制胜于无形,取胜于无声,不损自家一兵一将,就使敌人溃败阵前。

《太公兵法》在军事分析里系统地,讲述了战略取胜和战术取胜地要诀,其观点不仅仅围绕的是客观局势,更重要地是对人性赤裸地认知。

其中的12条文伐诡计,从敌我两方进行深入分析,条条抓住人性弱点,隐藏自我让敌人自乱阵脚。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曲意逢迎,降低防备

这个是所有谋略中成本最低的诡计,也是所有阴谋诡计的基础要点。想要谋杀敌方,必须先靠近,想要靠近必须先降低防备。

大家都知道,刘邦本身是个市井无赖,最高级别也就是个地方官,总有着农民的土性子,对待项羽的步步紧逼,这样的性情难免要坏事。

而张良则看准了项羽的自我优越感和孤傲,再三劝阻刘邦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也为后来项羽降低了刘邦的防备做好了最关键的铺垫,这也让项羽在全数接受两人的奉承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成全贪婪,自毁其身

人心总是贪婪的,面对诱惑总会动摇,该兵书抓住此弱点,极力推崇纵容敌方欲望,不管使用金银财宝还是香车美女,满足对方的物欲需求,使对方纵情声色,腐蚀对方战斗意志,达到降低对方攻击力的目的。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自我约束力强的劲敌,然而只要对方有一丝丝犹豫和防备,趁此之际也足以攻城掠池取得胜利。

刘邦和项羽约定攻下咸阳者就可以称王,而就在刘邦攻入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中遇到了难题,那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键突破口,强攻是不可能的。

于是张良献计,从守城的门卫作为突破口,命人带上大量的金银财宝对门卫进行贿赂,守门的将领因为禁不住诱惑引起内讧,而就在他们军心大乱之时刘邦通过快攻拿下了这个要点,直取咸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军事谋略中,敌我双方的立场是绝对不可改变,但是对于追随主君的文臣武将来说,却是相对的。

对于能用的人才,要想尽一切方法让其加入我方阵营,强大我方力量,如果无法获得认可,则要想办法斩草除根,剪除对方羽翼。

而在削弱对方力量的时候,攻心为上,使其内部不和,试问又有什么比寒了要将的心要来的狠毒彻底呢。

范增是项羽麾下有名的谋士,在几次关键的时候暗示项羽对刘邦痛下杀手,然而项羽个性本孤傲,不屑于这种不体面的手段,几次让刘邦虎口脱险。

最让范增寒心的,则是张良仅仅用了一个小小的计谋就让项羽对其产生疑心,看透项羽本性的范增最终选择弃主出走,最终使得项羽孤立无援,让刘邦反败为胜。

除了以上计谋,该兵书还从敌我双方的心理要素深入分析,解剖人性需求要点,从双方的信息渠道,实力的隐藏,力量的对比提出了多个计策,从谋划布局到具体计谋实现敌我双方力量的扭转。

后世谚语 “张良计与过墙梯”说明了当代张良计谋的厉害之处,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张良为谋臣期间为刘邦献上了无数计谋,协助刘邦步步为营,开辟了汉朝先河,成为了汉朝的重要开国功臣。

而张良之所以被称为谋圣也是拜《太公兵书》所赐,传说张良在一次逃难中遇到黄石公,从他那里获得了这本兵书,张良觉得很诧异,于是对这本书做了仔细阅读,发现其中的广大乾坤。

从张良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的各个计谋中不难发现,其中运用了该兵书里的大量理论,可见这本书对张良成为当代重要谋臣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传说张良之所以选择刘邦并非偶然,而且与该书由直接关系。据说在张良获得这本书的时候甚至也和其他人共享过,但是其他人都听不懂,唯独大字不识的刘邦反而听的明白,张良因此觉得刘邦是天选之子,更是自己的知音之人,于是才有了后来效忠刘邦的故事。

而关于张良和该兵书,相传还有许多趣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可以多了解一下千古谋圣和《太公兵书》的奇谈。

责任编辑:bH_0734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