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官员中,宋代的官员大概是最幸福的了。宋朝建立之初,便定下了优待士大夫的国策,官员俸禄特别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对比了历代禄制之后,不由得表示出对宋代官员的艳羡: “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而且宋代官员不仅在任时工资丰厚福利好,退休后还能享受很好的致仕 ( 退休 )待遇。他们致仕后往往衣食无忧,退休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七十退休福利多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不断更新,宋代规定官员 70 岁退休。但因为宋代官员体禄很高,也有到了年龄还赖着不走的,这时朝廷便会“特令退休”并削减他的退休待遇。有一些股肱大臣推迟退休的,如四朝元老文彦博 78岁才退休。当然还有些是因为身体或政见等原因提前申请退休的。
此外,宋代朝廷还发明了一种“祠禄官”’,官职以道宫观命名,让己经退休的高级官员挂名提举、宫使和监岳庙等官职。宫观往往设在环境清幽之地,祠禄官们游山玩水,在宫观中颐神养性,清修养老。
交游宴乐联谊会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退休后回到故乡洛阳, 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经过洛阳,还曾两次去拜访吕蒙正,并赐予他许多财物。
同乡或邻近地区的退休官员会经常举办联谊活动,彼此交游唱和,纵情诗酒笙歌,为乡人所艳美。如同为邠州(今陕西彬县)人的李舒、李展和张舜仪三人“仕同籍,老同归,幸而优游晚节〞。
也有官员退休后选择定居在景色优美之地,因此距离都城较近又气候宜人的洛阳便成了许多退休官员的首选。如宋太宗时官至宰相的李昉退休后,便在洛阳购置园亭别墅,邀请许多亲友和定居在洛阳的退休官员至园中宴乐。
宋神宗元丰年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文彦博、富弼等人皆退居洛阳。文彦博组织退休后居住在洛阳的70 岁以上官员,加上在洛阳任职的司马光和71 岁的北京留守王拱辰,举办盛大的集会,又在资圣院建〝耆英堂”故此次集会便称为 “洛阳耆英会”,又命福建人郑奂为与会者画像,置于堂中他们饮酒赋诗,赏玩名园古刹, “诸老鬓眉皓白,衣冠甚伟”,百姓们多跟随观看,传颂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