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刘丹妮
自从有了记录步数的功能,朋友圈里潜伏着不少日行万步的“暴走族”。走路可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了,不过要明确的一点是,正确走路,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资料图片)
走路步数并非越多越好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加之走路简便易行,迈开腿便可实现,走路无疑成了大家最喜爱的运动方式。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成年人运动项目中,健步走的参与比例排在第一位,为22.7%。老年人参加的体育项目中,健步走占比也最高,为41.6%。
走路对健康也确实有益。研究显示,随着每天走路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会逐渐降低,但当每日步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死亡风险就不会进一步降低了。对于60岁及以下人群而言,每天走路8000-10000步,死亡风险最低;对于60岁以上人群而言,每天走路6000-8000步,死亡风险最低。
人们通常用步数来衡量自己走了多少路,但步数越多,并不完全等同于能量消耗越多、健身效果越好。如果想通过走路来健身,那除了步数,还得看强度。起身倒杯水、丢个垃圾等都属于“无效步数”,由于速度不达标,按照这个强度就算每天走到一万步,也不会达到很好的运动效果。反之,如果走路过多过快,再加上姿势不对,超过了身体本身可承受的范围,则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健步走”的正确打开方式
真正可以称之为运动的“走路”,称为“健步走”,它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躯干伸直,收腹、挺胸、抬头,随走步速度的加快,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自然前后摆臂,同时腿朝前迈,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然后推离地面。健步走时,上下肢应协调运动,并配合深沉而均匀的呼吸。
健步走对全身多个系统都有益处。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即使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也可以降低其严重性;改善血液质量,调节血管机能,改善末梢循环,有效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也能预防如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健步走能明显减少身体脂肪重量,减少体脂百分比,增加和维持肌肉重量、耐力和力量;促进骨关节健康,增加骨密度、骨和关节力量,增加韧带、肌腱的力量;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身状态,调节精神压力;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为上海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专家)
“健步走”小贴士
■走路速度
健步走的速度快慢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关键因素,按照速度不同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和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大家要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快走之后要用中速走做下整理运动。
■锻炼时间
一般来说,在上午9点30分-11点之间或者下午3点以后锻炼比较合适,尤其是下午3点以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整体锻炼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
■环境
进行健步走运动时要选择空气好、安全舒适的地方,避免在大马路上或者弯曲的道路上进行健步走,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着装
衣服应以运动着装为主,鞋子要求透气性好、鞋面较软、鞋底富有弹性。
■其他注意事项
选择健步走作为锻炼方式之前最好先做一个体检,并对运动心肺功能做个简单的测试,慢性病患者需遵照医生要求进行锻炼,老年人在健步走时需有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原来简简单单的走路还有这么多学问,大家都记住了吗?时值金秋,正是健步走的好时节,大家赶紧走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