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介绍岱庙。游览了岱庙右侧的汉柏院和乾隆行宫东御座后,再转回到岱庙中轴线上。岱庙的第一道门是正阳门,第二道门就是配天门,两道门之间有立于宋代的祥符碑和宣和碑。
正阳门
岱庙简介
(资料图)
岱庙内看正阳门
正阳门走向配天门,也就是岱庙的第二道门。
岱庙第二道门配天门。取孔子语 “德配天地”而名。帝王来岱庙祭祀时,于此门前降舆,入门内黄帷少憩,并净手而入仁安门。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旧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两侧配殿,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殿。
分置于配天门前的两尊铜狮,系明万历年间铸造。
配天门前右侧的宣和碑,为岱庙最大的龟趺碑。立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碑高9.2米,宽2.1米,厚0.7米,龟趺座高1.9米,长4.8米,为一巨石雕凿而成,重约4万余斤。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张漴奉敕书并篆额。文中记载宋时岱庙已有建筑“八百一十有三楹”。
宣和碑简介。碑文记载了宋徽宗在位20余年间增修岱庙的情况。
宣和碑碑阴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田东作书的“万代瞻仰”四字,字径1.2米,为岱庙大字之冠。
配天门前左侧的祥符碑。此碑为泰山现存最早的龟趺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而立的封号碑。高8.2米,宽2.1米,厚0.6米,碑文由北宋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朝散大夫尹熙古奉敕书并篆额。碑阴“五岳独宗”四字,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固安张允济、巡按监察御史太原王立贤题。
岱庙第三道门,其名取意于《论语·里仁篇》中的“仁者安人”。仁安门始建于元至元三年(1266),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毁于火灾,后屡有重修。建筑为九脊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门内原祀天聋、地哑之神。仁安门旧有环廊与天贶殿相接,形成以大殿为中心的庙中庙、院中院的封闭式庭院建筑格局。
前方就是岱庙的中心——天贶殿了,这里是有故事的,我们下文见。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此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刻”岱庙里的乾隆行宫“东御座”,莫错过欣赏一下“镇山三宝”岱庙汉柏院的米芾“第一山”碑,真的是两人合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