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地处青海省东部的丹噶尔,西望新疆,南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一处商贸重镇。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位伙计千金一诺的感人故事。
高原的农牧产品在此汇聚,内地运来的米面、丝绸也在此交易。常年的商贸往来,让淳朴的高原人有了自己的“生意经”。
清乾隆年间建起的火祖阁里,一块写有“勤朴忠诚”四个大字的牌匾悬挂在最高处,在“城”字下方写有“言行一致,不诈不欺,人能守信,自立为基”。诚信是当地生意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丹噶尔一直有“歇家”参与生意的传统,所谓“歇家”,也就是现在的“经纪人”。他们要获得朝廷颁发的执照,才能从事商品的贸易。一位好的“歇家”深受牧民以及客商的信任,常常被委以重任。但想要成为一名“歇家”,靠的绝不仅仅是财大气粗,而是一份信誉和口碑。至今,在丹噶尔还流传着魏西园的“歇家”故事。
清光绪年间,15岁的魏西园进入“乾泰永”商号当了一名伙计,没过几年时间,西北匪患日益严重,战火眼看着就要烧到丹噶尔。为了躲避战乱,魏西园的东家连夜打包行李准备逃回江苏老家,匆忙之间只交代了魏西园一句话便离开了。东家说,你在这儿给照顾着,能赚多少就赚多少,保命要紧,能保住商号就保住,保不住你就看着办吧。
东家走后,铺子里就只剩下魏西园一个人照看。有人劝他,趁着土匪还没来赶紧逃命去吧。一旦打起仗来,性命都保不住,还做什么生意?可是年轻的魏西园却没有离开,因为他答应了东家,要尽力保全店里的财产。
土匪来了以后,他们要抢。里院南边的房子是仓库,魏西园就把这些货物遮盖起来,土匪并没有发现。冒着生命危险,魏西园把东家的货物都保存下来。战乱过后,物质紧缺,货物很快就卖出去了,他用卖货的钱做本钱,把生意越做越大,赚取了数万两白银。
整整四年的时间,魏西园从没有离开丹噶尔,一直守在店铺里等着东家回来。可是,等来等去,都没有什么消息,外面风传他的东家已经在逃难途中死了。听到这些传闻,魏西园决定带着账本和这些年来店里所有的利润前往江苏,如果东家还活着,他就把钱全部交给他;如果东家不在了,就把钱交给他的孩子。
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魏西园带着几万两银子踏上了两千多公里的寻主之路。经过数月的辛苦跋涉,这位年轻人终于找到了东家。东家当然非常开心,因为当时土匪抢掠很厉害,他根本没抱希望,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财!东家又跟着魏西园回来了。
魏西园千里寻人归还钱财的故事,很快在古镇上传开了。大家钦佩他的行为,更钦佩他的品德。从那以后,这位年轻的小伙子不仅得到了掌柜的资助,开设了“忠信昌”商号,还获得了商会的举荐,拿到了朝廷颁发的执照,成为了一名享有声望的“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