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发生在孙策统一江东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许贡、曹操和孙策。原文如下:
吴郡太守许贡,乃暗遣使赴许都上书于曹操……使者赍书渡江,被防江将士所获,解赴孙策处。策观书大怒,斩其使,遣人假意请许贡议事。贡至,策出书示之,叱曰:“汝欲送我于死地耶!”命武士绞杀之。贡家属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恨无其便。一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赶起一大鹿,策纵马上山逐之。正赶之间,只见树林之内有三个人持枪带弓面立。策勒马问曰:“汝等何人?”答曰:“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
(相关资料图)
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面倒。那二人举枪向孙策乱搠,大叫曰:“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策别无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战不退。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正危急之时,程普引数人至。孙策大叫:“杀贼!“程普引众齐上,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看孙策时,血流满面,被伤至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策统一江东之后,想让曹操任命自己为大司马,却遭到拒绝,心中非常恼怒,便有了趁着曹操与袁绍决战中原之际偷袭许昌的念头。吴郡太守许贡秘密联络曹操,但派去送信的使者被孙策抓获,许贡也因此被孙策处死。许贡的三个门客为主人报仇,在孙策外出狩猎之际进行刺杀,虽然未能杀死孙策,但却射中了孙策的面目,令其身负重伤,不久后英年早逝。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拈弓搭箭”, 意为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被许贡的门客所杀,不久后病重身亡,这是历史的真实,其过程也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
但从这段记载来看,孙策被刺似乎只是一次简单的复仇行动,但通过《三国志•郭嘉传》中的一段记载却可以发现,这次刺杀事件的背后充满了疑问。该传的记载是这样的:“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远在许昌的郭嘉为何能准确预测孙策即将被刺呢?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呢?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尽管史料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孙策被刺案的幕后黑手,也没有记载郭嘉作出这一预测的根据,但我们仍可从另外一段史料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一个大胆的推测。
这段史料出现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当中,原文是这样:“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登即瑀之从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余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策归,复讨登。”从这段史料中可以得知,自孙策统一江东后,陈登就一直想方设法削弱孙策的实力,并与江东地区反对孙策的势力暗中勾结。因此,很可能是陈登利用许贡被杀一事向孙策下黑手。而这一计划在实施前就已经告诉了郭嘉。故此,郭嘉才会信心满满地告诉曹操不用顾忌孙策。当然,这个观点只是个人推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