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全球速递!此人智力三国顶级,谋略匹敌诸葛亮曹操深不可测,却被他看透!

2023-03-08 12:46:31
A+ A-

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交流一下!关注小编即可获得最新最有深度的娱乐资讯!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点进小编的文章,希望小编的文章不会让你感到失望!

文:陈思(作者原创授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汉末三国时期,虽然涌现了不少精彩的故事,但时处大争之世,竞争亦是十分残酷的,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为问题。因此,有些人应对环境的谋略从根本上看即是生存谋略。当然,贾诩并非只会生存谋略,其手段之高明是有口皆碑的,在生存基本无虞的前提下,贾诩之谋略更是能相时而动。这不仅体现了贾诩过人的智商,更突出了其高人的情商。

一、贾诩的识人之明

贾诩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的把控十分精准,因此早年即使是生活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西北或者身处穷凶极恶的李傕、郭汜军团,都能安如泰山。而以下这个事例亦能说明贾诩有识人之明。《三国志 贾诩传》载:"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李)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于是贾诩便只身前往南阳张绣处相投,临行前向对此不解的同僚指出了此行的原因和目的,即"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结果诚如贾诩所料,"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从上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贾诩对段煨其人了如指掌,贾诩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段煨为人多疑的特点,敏锐地察觉到身边的风吹草动,并及时采取对策改变自己被动的局势。在笔者看来,贾诩精准的识人本领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属于他的高智商(笔者按:因为从史料记载上看,贾诩在早期就能够摸清各类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贾诩当时年纪尚轻,故笔者认为这不像后天阅人无数之后积累的经验),而贾诩化解危机的方法则体现了他的高情商。一个人能不能快速感知环境,判断环境是否对自己有利,多少带有一点先天因素。但懂得变不利为有利,则是后天学习积累的结果。不得不承认,贾诩在两方面都很优秀。

二、解析"贾文和料敌决胜",懂行军、更知人

《三国演义》中第十八回回的前半个回目,提到了"贾文和料敌决胜"这一情节。这是一场经典的桥段,而且并非小说虚构,小说可以说是原封不动地将正史中的记载搬了过来,只是添加了一个精彩的回目标题而已。但是,"料敌决胜"并未被人时常用作经典例子,在笔者看来原因在于,"料敌决胜"有其特殊性,它看似是行军作战的方略,但实际上则更是知人的谋略。

"料敌决胜"是贾诩在张绣幕下时发生的事件,当时正值曹操率军攻打张绣,曹操军忽然后撤,张绣见状想要立即追赶,贾诩则十分冷静地指出:"不可追也,追必败。"(《三国志 贾诩传》,下同)然而张绣不听,结果确如贾诩所料,张绣大败而归。这时贾诩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于是率军追击,果真得胜而归。张绣对此十分不解,便求教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贾诩回答:"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从这段对白中,可以看出"料敌决胜"分为前后两段。第一段的中心在常人看来即"归师勿遏"、"穷寇莫追",这大抵和一般的军事方略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贾诩的表述却是另一种方式,在这里贾诩指出了曹操和张绣在军事上的差距,把两股军事力量的对垒看作是两个人的对阵,又通过张绣不如曹操的事实来得出张绣此行必将失败。这就并非仅仅是在讲行军作战,而是在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第二段更是抓住了曹操暂时得胜后的心理,同时指出了曹操不在的前提下张绣的优势,进而得出第二次追赶胜利的原因。

可以说,"料敌决胜"两段的重心都集中在"曹公"身上,也就是说"料敌决胜"料所料的敌手对象明确,即曹操本人,而并非曹军整体,也因此,"料敌决胜"可以说是针对曹操个人军事行为的分析,颇具特殊性,所以"料敌决胜"的普遍适用性也就不那么大了。

"料敌决胜"的情节体现了贾诩对曹操军事行为的洞悉,对曹操军事行为的洞悉则建立在对曹操其人的了解和分析之上。故而,"料敌决胜"与其说是贾诩军事眼光的独特,不如说是贾诩熟知曹操的为人。因此,贾诩的谋略,亦可看作是知人的谋略。

三、投其所需,贾诩谋略的高明之处

如果说早期贾诩的谋略是为了生存而迫于无奈的选择,那么中期贾诩的谋略可以说是识人之后的投其所需。与投其所好不同,投其所需更为高明。第一,所好不一定是急需的,所以投其所需更能解决目标对象的实际问题。第二,投其所好在情感上带有谄媚的态度,而投其所需在身段上则比投其所好要高得多,同时投其所需有时也能为自己带来利益。

我们可以看一看贾诩中期所做的几件事,如贾诩弃段煨而投张绣,是看到了张绣急需谋主,而自己正是张绣所需之人,在满足了张绣的智谋需求上,贾诩同时也化解了段煨对自己的猜忌,获得了利益。再如,贾诩劝说张绣弃袁绍而投曹操,是看到了曹操此时的两大需求,一则是曹操此时缺乏人力,二则是曹操迫切需要良好的声名,而张绣此时投靠曹操,既能解决曹操人力的不足,同时也能体现曹操不念旧恶的大度名声(张绣曾偷袭曹操,杀害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猛将典韦)。所以,当张绣来降时,曹操对贾诩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而贾诩劝说张绣投靠曹操,也并非仅为张绣和曹操考虑,大树底下好乘凉,倚仗曹操贾诩自身的价值也能充分体现。

因而,贾诩的高明之处在于通晓目标的心理和行为,并能够依此投其所需,让对方高高兴兴、舒舒服服、最大程度地接受自己的建议,同时又能借力巧妙地化解自身的窘境甚至危机。

贾诩的智商和情商都堪称顶尖,更难得的是他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因而贾诩之谋略多带有识人、知人的洞见。而能从最初的生存谋略因势利导转化为识人的投其所需,更加说明了贾诩出众的能力。

责任编辑:bH_036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