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全球今亮点!靖康之役后,秦桧曾挺身反对金国,为何后来变成投降派!

2023-02-11 16:40:42
A+ A-


(资料图片)

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北宋首都汴京,皇帝宋钦宗举表投降,与其父宋徽宗一起被俘虏,酿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惨案之一"靖康之耻"。酿成靖康之耻根本上讲是北宋建国以来重文轻武,国力衰弱的最终表象,而金兵南下的借口则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屡屡违背双方签署的盟约。

在攻破了汴京之后,金国鉴于以往的少数民族在占领中原后要么被同化,要么最后灰溜溜的回到故土。甚至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在中原做了几个月皇帝后无法实施统治,最后水土不服客死回国途中,被掏空内脏,制作成帝羓,成为笑柄,所以金人对统治中原顾虑重重。

鉴于这些原因,加上时机不成熟,金兵不想留在中原,但也不愿让出尔反尔的赵氏当皇帝,因此他们决定立一位北宋宰相为帝,在北宋大臣的举荐下,金国选中了曾经与康王赵构一同前往金国做人质的宰相张邦昌,他们认为,立张邦昌为帝,对金国最为有利。金国明确表示,有异议者死。

而北宋朝堂之上主战派早已经被徽宗父子排挤的无影无踪,一帮没有骨头的文人纷纷点头认可。

可是另一方面,秦桧在金人面前曾经有理有据的维护国家,也确实曾经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在徽钦二帝以及数万后宫、中原工匠、朝臣一起被押到金国时,秦桧因为反对立张邦昌为帝,也被一并押到北方受苦。这一点,也成为后世很多人为他翻案的证据。

曾经挺身而出的秦桧,为什么后来会变呢,难道真的像有些人说的,是宋高宗赵构改变了他,他只是听命于皇帝,不得不陷害忠良,卖国求荣?

其实秦桧的一时之勇坚持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张邦昌称帝之前,北宋大臣张叔夜、何栗、孙傅、司马朴、陈过庭等人见秦桧反对张邦昌为帝,也跟随秦桧一起反对,所以他们也跟着秦桧一起被押到金国。但是到了金国之后,这些人都表现出了不投降的气节,唯有秦桧一人见风使舵,立刻开始为金国办事,担任金国的"参谋军事",协助在中原攻城略地,而且还亲自出面劝降不愿意投降的城池。可见,他的本质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赵构并没有改变他。

那么秦桧既然如此不要脸,最初为什么要上书反对金国立张邦昌为帝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宋钦宗继位后,秦桧是一名反对割地赔款的主战派。当时朝廷上的主战派比较少,使得他更加容易引起皇帝注意脱颖而出。秦桧也确实以他的所谓主战立场赢得了皇帝的欢心,职位也得以节节提升,并达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而张邦昌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主和派的人物----鉴于张邦昌愿意为宋朝去做人质,而不像秦桧出卖徽钦二帝以满足自身的荣华富贵,所以张邦昌的奸臣地位和丑恶嘴脸是远远不及秦桧的。张邦昌在徽宗时就是宰相,与秦桧的立场不同,如果称帝,秦桧的荣华富贵就断然难以保证了。

其次,无论是主和还是主战,对于秦桧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更高的官位。南宋时期,宰相范宗尹建议宋高宗反思宋徽宗以来的弊政,秦桧本来非常赞成,可后来看到高宗不高兴,立刻见风使舵,开始排挤范宗尹,并最终取代他成为宰相。可见秦桧此人并无立场,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高官厚禄,为了这个,什么国家大义,什么文人气节,什么君父,根本不值一提。

责任编辑:bH_064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