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上期发的晚清上色老照片,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晚清时期的生活气息。晚清时期有很多外国摄影师,他们用镜头记录了大量晚清百姓和官宦人家的生活状态。约翰·汤姆森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于1869年在香港皇后大道开设了一间摄影室,专门拍摄人像。他也到处游历,拍下了不少底层人民的生活照。
晚清的这些外国摄影师拍下的照片,虽然有些照片也为摆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但有的照片确实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生活面貌的窗口。今天历史镜像馆继续带你们看看一些上色的晚清老照片。
(相关资料图)
这是独轮车,也就是鸡公车载人的老照片。
鸡公车是四川最为常见的人力独轮车。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在诸葛亮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而在汉代,四川民间就已经频繁使用“鸡公车”,其得名就是因为形状有点像鸡公,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两翼是结实的木架,堆放货物,后面两只木柄,被推车人提起置于胯旁,像鸡尾。
它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之所以人们使用“鸡公车”,是因为它比较小巧,只有独轮,最佳行驶路线是宽不过一尺的田埂和小路,很多大的运输工具不能通过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它还在历史上有自己的功绩。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大战中,“鸡公车”将粮草、辎重运往前线,立下了旷世奇功。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它还继续为人们工作着。直到后来不断地修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它才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是晚清的街边小吃摊。这种小吃摊比较灵活,可以到处流动,走街串巷。
这张老照片上写着“北京内左二区地方服务团营业部”。
北京内左二区地方服务团是1920年1月15日成立的,会员一共44人。 该会内设交际、学校、体育、卫生、正俗、演说、慈善7部。1920年5月,为扩大业务与服务范围,改名为北京地方服务团。
会址设在北京内左二区灯市口路北。
这是晚清时期的补锅工。他们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通常还要背上炉子,走街串巷给人补锅。
这是晚清时期一户百姓的家。房子比较简陋,灶就在门口。
这张摆拍的晚清老照片展示了中国几千年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切。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
这是晚清吸食鸦片的两个男子。
他们都已经瘦弱不堪。“十室之中必有烟馆,十人之中必有烟民”,晚清的社会鸦片盛行,只要沾染了鸦片,个个不务正业,每天如行尸走肉一般。
鸦片其实也是英国入侵中国的一种卑劣手段,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断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一方面能借鸦片的暴利牟取大量钱财,一方面鸦片使中国的很多青壮年也沦陷堕落,严重破坏了国家生产力,使得经济衰退,国力日渐衰弱。比战争还可怕的是麻痹人的思想。
参考资料:
蔡鸿源,徐友春主编.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黄山书社,2012.08:第206-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