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权威便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诸侯已经表露出不敬之象。秦文公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神梦,秦国境内又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异象,秦文公觉得自己受到了天诏,便僭越祭祀上帝。鲁恵公听说以后,也想效仿,便请示周平王想要用郊褅之礼。所谓郊褅之礼,便是在野外进行祭祀,这是只有周天子才能有的特权,诸侯只能在宗庙里祭祀。周平王自然不允,鲁恵公脾气上来了,礼乐都是我的祖上创制的,况且他秦国行得,我鲁国行不得?遂僭越使用郊褅。平王知之,亦不敢问。
(资料图)
但要说真敢对周天子动手的,那还得是郑国第一家,下面就来说说郑国。
郑国的开国君主郑伯友在周王室任司徒,在洛阳之东,河、济之南立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入侵,郑伯友护周王室而死于战乱。郑伯友的儿子世子掘突为父报仇,出兵勤王。掘突继承郑国君位,即郑武公。周平王东迁以后,因功封掘突为周朝卿士,参与周朝国政。掘突死后,其子寤生继位,并袭父官职,继续为周朝卿士,寤生即郑庄公。
这个郑庄公,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掘地见母。郑庄公寤生是其母姜氏于睡梦中产下,故取名寤生。因为生产的莫名其妙,所以姜氏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后来姜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段,生得容易,又长得一表人才,姜氏很喜欢这个小儿子。所以姜氏经常劝郑武公废掉寤生,改立段为储君。郑武公并不糊涂,没有同意。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为郑庄公。姜氏让郑庄公把一座叫京的城邑封给段,郑庄公虽不愿意,但碍于母命,就同意了。姜氏常常撺掇着段私下整兵备甲,准备谋反。郑庄公岂能不知,故意放纵,让段露出反叛形迹后再出兵剿灭,段自刎身亡。郑庄公对于自己母亲的行为十分气愤,将其迁徙到城颍居住,然后发下毒誓“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就是除非到了黄泉之下,否则决不相见。过了一年多,郑庄公思念母亲,后悔曾经发下的毒誓,便采取大臣的建议,掘地见泉,将母亲安置其中,然后自己搭梯子下来,与母亲相见团圆。
说回郑庄公是如何叫板周王室的,这里说来曲折,且容细细道来。
作为周朝卿士,郑庄公平时是需要在朝处理政务的。但是因为平息段的谋反,平叛后,段的儿子公孙滑又出逃到卫国,通过谎言,骗卫桓公出兵帮助自己攻打郑国,郑国又攻击公孙滑直打到卫国城下。后来卫国、郑国两相一通气,发现被公孙滑骗了,卫国服软,郑国便撤了兵。这一来二去,郑庄公就久不在朝。
周平王偶然与来朝的虢国的虢公忌父交谈,言语甚是相得,又因为郑庄公长期不在朝。就想让虢公忌父替代郑庄公的周朝卿士的职位,处理国政,被虢公忌父拒绝了。但这件事被郑庄公给知道了,于是郑庄公入朝,请辞卿士之位。周平王不敢让其辞职,为了安抚郑庄公,提出让周朝太子狐入郑为质。郑庄公说臣下怎敢让天子之子为质,周朝那些大臣们便提议,周平王与郑庄公互相交换人质。自此,郑庄公权臣之像已现,哪有天子与臣下互相交换人质的。
后来周平王死后,传位太子狐,太子狐此时正在郑国做人质。收到消息后立即回国,谁知这太子狐伤心过度,刚抵周王畿便哭死了。太子狐之子林便嗣位,即周桓王。
周桓王因为其父为质于郑伤心致死,又见郑庄公久专朝政,对郑庄公十分不满,便执意让虢公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于是郑庄公忿忿出朝,回到了郑国。
郑庄公回到郑国就开始想修理周桓王的办法,出兵打破周王城吧,这可是大逆不道,万不可行。但又不能咽下这口气,于是他派了一支军队直抵周疆,托言遇到荒年,要在周王畿温、洛之间就地取食。先是割了温、洛之间的麦,后又割了成周地方的稻。周桓王大怒,欲兴兵问罪,被大臣劝住,便没计较。
后郑庄公再次入周朝觐,周桓王大臣劝周桓王礼加郑国,但周桓王忍不了气,言语嘲讽郑庄公,今年你们郑国收成如何?郑庄公回道,赖天子洪福,今年收成很好,水旱不侵。周桓王讽刺道,幸亏今年收成好,温洛、成周的麦禾,寡人可以自己食用了。郑庄公无言以对,便欲辞退。周桓王又命人推出十车劣米,说道,这些米就送给你们郑国以备荒年之需。
郑庄公十分气恼,欲待不受。手下大臣劝道,诸侯之所以看重郑国,是因为郑国世为卿士,在王左右。天子所赐,无论厚薄,皆是封赏。若是不受,是与周嫌隙,诸侯就不再看重郑国了。这时候周朝重臣周公黑肩上门又赠送了两车鲜艳的绢帛,一方面为周桓王补失礼之意,一方面也是有意结交,希望桓王之后,其支持的公子争位时可以结为外援。于是郑庄公便将绢帛分别覆盖在装载劣米的车上,营造出一幅获得丰厚赏赐的假象回国了。
周桓王在周公黑肩的劝解下,让虢公忌父任右卿士,处理国政。让郑庄公任左卿士,挂个虚名。
但是这个时候,郑庄公又搞出了一个骚操作,他声称此次赴周,密获天子意旨,纠集了齐、鲁两国,一起讨伐之前与郑国有过节的宋国。郑庄公还命人制大纛旗一面,名曰“蝥弧”,上书“奉天讨罪”。三国之兵,杀奔宋国,把宋军打的大败。
周桓王得知郑庄公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讨伐宋国,十分气愤。便让虢公林父(虢公忌父的继任者)独掌国政,不再用郑庄公了。郑庄公知道后,心怀怨望,连续五年不入朝。周桓王对于郑庄公的所作所为,终于无法隐忍。决定起大军讨伐郑国。
周桓王征召蔡、陈、卫三国出兵,共同征讨。郑庄公也出兵相拒。搞笑的是,郑庄公再次想要打出“奉天讨罪”的大纛旗,被大臣劝住了,以前拿这个唬别人可以,现在与天子交战,再用这个就不合适了。郑庄公这才回过味来,把大纛旗收入库内,从此再不使用。
两阵对垒,周桓王的联军分左、中、右三军列阵。蔡、卫之兵为右军,陈兵为左军,周桓王自统中军居中。郑庄公也将大军分左、中、右以对应,郑庄公自居中军。大战开始后,郑庄公以左右两军先击溃了陈、蔡、卫之兵,然后从三个方向包夹周军,周军又被陈国的溃兵冲散了军阵,被郑军打的大败。在撤退中,周桓王被郑将祝瞻一箭射中左肩,狼狈逃走。
自此,周王室的声望一落千丈,彻底成为了摆设。春秋战国征伐频频,周王室再无力控制诸侯了。
而到了春秋战国分际,这个春秋前期的小霸郑国,又被新兴的韩国给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