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则是唐朝人的观念,即便是流落江湖的游侠乃至流民,也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
(资料图)
明清两朝是封建帝王权力的顶峰,为了加强对官员以及百姓的控制,明朝和清朝都设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
猜忌和刚愎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将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屠戮殆尽,尤其是大将蓝玉一案更是牵连数十万人,在这种高压统治下的明朝官员实际上活得相当压抑。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方面有着进步的一面,尤其是他对于明朝初期吏治清廉风气的影响,可以说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但朱元璋的手段过于残忍,他动不动就剥皮的刑法使得官员在明朝后期发生了反弹,明朝后期的吏治与洪武时期相去甚远。
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首次建立了锦衣卫的制度。锦衣卫的成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凌驾于明朝的政治制度之上,是名副其实的特务机构,这一个机构为朱元璋解决了很多不能拿到明面上讲的事情。
明朝的特务机构在锦衣卫之后再次升级,只不过这次升级的主要成员是宦官。
洪武皇帝和建文帝对于宦官都是相当忌惮的,宦官势力的抬头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东厂正式在他手里成立。
而清朝虽然取缔了锦衣卫,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宦官势力的崛起,但雍正时期还是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
这一特务机构就是"粘杆处"或者"血滴子",和锦衣卫一样,这一机构的成员同样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主要的功能就是监视群臣以及暗中处理一些事物。
不良人这个词语很容易引起歧义,其实在《称谓录》中它的本意是"缉拿罪犯的衙役,在唐朝时期被称为不良人"。
但是不良人的性质与唐朝政府内编制的衙役是有着区别的,他们的组成人员以及职责权力完全不同。
"不良人"的组成人员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江湖异士;第二,江湖侠士;第三,犯有案底的能人。
这些被称为不良人的江湖人士来源相当复杂,多半都是亡命天涯之徒,他们之所以接受唐朝政府的招安,其实是有着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点是现实原因,他们辅助政府完成一些秘密的任务之后,能够获取一定的报酬或者是减轻自身的刑罚;
不良人的职责事实上相当宽泛,他们不同于明清两朝专门的特务机构,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五花八门的。
但是,在这些高难度的任务当中也包含了特务机构的一些常规操作,比如说搜集某些官员的情报,或者是接受暗杀某个人的指令等等。
这些不良人完成的任务一般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他们和锦衣卫乃至血滴子有着本质的不同:
不良人仍旧是游离在唐朝正式编制之外的闲散人员,他们在完成任务可以主动与唐朝政府断绝关系。
唐朝的不良人较之明清两朝的特务机构来说,带有浓厚的江湖色彩,这种侠义之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唐朝人那种豪迈与开阔的胸襟。
有关于不良人的传说让我想起了唐末时期的著名传奇《虬髯客传》,红拂女与虬髯客那种侠义的精神至今仍旧被人们传颂,而唐朝这一自由开放的时代至今也为人们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