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6年年初,元军主帅伯颜率领大军兵临临安郊外。张世杰和文天祥坚请三宫(太皇太后谢氏、全太后、宋恭帝)入海,愿率众背城一战。但南宋君臣大多降意已决。
所以,张世杰和文天祥的意见自然就被宰相陈宜中所否定。而太皇太后谢道清也已经准 备将传国玉玺及降表奉献于伯颜军前。陈宜中逃遁于温州。张世杰眼看临安不守,亦在此时移师定海,抗命拒元。
宋恭帝的兄弟益王和卫王,在其母杨淑妃,驸马杨镇的保护下也逃奔福建。临安城中的南宋朝廷正式向元军呈递降书。
(资料图)
二月,伯颜派人进入临安受降,籍府库;收百官符印,遣散禁军。三月,伯颜亲自来到临安,依旨押送全太后与宋恭帝北上,谢太后因疾暂留南方,后来也被押到大都。
谢太后于7年后病死;恭帝先受封为瀛国公,成年后入吐蕃学佛,号合尊大师,一号木波讲师,元英宗时被毒死;全太后则人庵为尼。逃奔闽粤的流亡朝廷,先后以益王、广王为帝。
但终因寡不敌众,在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陈秀夫背负幼帝自沉,南宋王朝彻底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
宋朝灭亡了,宋朝的历史却需要总结。正如灭宋时左路军主将、中书丞相董文炳,对翰林学士李盘所说的那样:"国可灭,史不可没。宋朝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资料 全都存储在史馆内,我们应当全部收存以备借鉴"
宋代重视修史,史馆组织很严密,修史制度比较健全,编纂了大量官修史籍。仅官方编修的当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六种。
同时,私家撰史也成为风气,如《东都事略》 《续资洽通鉴长编》等书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保护好这些史箱史料,对于汲取历史教训、新朝稽古定制、笼络汉族文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文炳率先进人临安城后,即着手收集南宋史馆的各类历史典籍资料。三月,元军主帅伯颜班师,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派人将宋人所修国史及注记5000多册押送至元朝的国史院。南宋灭亡之后,元世祖即令史臣撰修《宋史》。
但由于朝廷内部对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这部史书的意见不一,影响了修史工作的进行。直至元顺帝时,才诏令丞相脱脱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国历史。
?此时已值元朝频临崩溃前夕,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31 个月,故而编篆得比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海篇章,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居25史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