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吕僧珍传》载:
(资料图片)
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意思是说,宋季雅被贬为南康郡守后,买下了当时辅国将军吕僧珍隔壁的一处宅院。吕僧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共花了一千一百万钱。”吕僧珍认为太贵,宋季雅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这说明从古至今置业都一样,除了考虑位置、交通、周边设施等,最重要的是了解邻居的情况。毕竟,房子再大再豪华也比不上有个好邻居。
01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条既揪心又温暖的新闻。
浙江衢州84岁的聂爷爷,因为腿脚不便,很少下楼走动。一连几天,他发现斜对楼75岁林奶奶的阳台有些异常——爱干净的林奶奶既没有像平时一样晾晒衣服,平日里一到晚上就会拉上的窗帘也一直开着。最重要的是,平时林奶奶扔倒垃圾总会从他家窗前走过,可这个身影也一直没有出现。
退休前,聂爷爷和林奶奶都在卫生系统工作。前些年,林奶奶的老伴去世,孩子也定居国外,独居的林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所以聂爷爷夫妇对她比较关注。
聂爷爷对老伴嘀咕:“她会不会有什么情况?”
5天过去了,林奶奶那边还是没有丝毫动静。聂爷爷着急了,他决定“多管闲事”,通知开牙科诊所的女儿聂静去林奶奶家看看。
聂静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林奶奶家, 敲了许久门,却一直无人应答。
邻居们拨打电话求助,警察和消防人员很快赶到现场,打开大门,发现林奶奶躺在卧室的地板上,动弹不得,生命体征非常微弱。
幸亏及时送医,经过救治,林奶奶的基础体征恢复正常。
一份暖心的牵挂将一场悲剧及时化解,多亏了聂爷爷的善良有心和“爱管闲事”,邻居宛如亲人,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聂爷爷因为这件事获得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颁奖词中有一句话特别温暖——有一种温度,叫邻里情深超越血缘。
是啊,邻里之间互相关心,有事帮衬,就算是“蜗居”住着也舒心。
02
记得小时候,不管认识不认识,见了邻居都要打个招呼问声好,大人们茶余饭后一起下棋、打毛衣。每逢周末,大人小孩聚在唯一一个有电视的邻居家看电视。
而如今,五湖四海的人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看似很近,却又“离”得很远,甚至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
不少人觉得,邻里关系疏远了。
其实不然,现代化的生活虽然大幅度减少了邻里互动,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仍在上演。
一天,在兰州居家上课的蒋应红,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烟味。他四处查看,发现三楼一家住户的厨房浓烟滚滚,他意识到可能着火了,便立即下楼敲门。
一个瑟瑟发抖的8岁女孩开了门,还有一个6岁的男孩在厨房。
蒋应红一个箭步冲进厨房,关闭天然气。又二话不说,一只胳膊夹一个孩子,把俩孩子带到一楼安全区域。
随后,蒋应红返身上楼,挨家挨户敲门让邻居出门避险,楼上的其他邻居也和他一起对楼内居民进行疏散。
一排篱笆十根桩,一家有难大家帮,幸亏及时发现,才没有造成更大的危险。
事后,孩子的妈妈说,由于夫妻俩周末都在上班,两个孩子无人看管,只能自己在家,没想到孩子们在家炸薯条引起油锅起火,引燃了抽油烟机,如果不是邻居帮忙后果不堪设想。
蒋应红的英勇事迹受到全网点赞,网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邻居能处,遇到事真上!”
而他则低调地说:“救人是一种本能,生命高于一切,总应该有人挺身而出,这是两个孩子的命,孩子没事就好。”
好的邻居可遇而不可求,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挽救两个孩子的邻居更是少见,是过命的交情了。
03
还记得“中国好邻居”218吗?
当时,218接到疾控部门电话告知他是密接后,他立即向街道、社区报备,迅速把自己隔离在私家车内等候通知,未进小区,未给邻居带来麻烦和困扰。
持续了两三年的疫情,使得“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邻里关系变得更和谐、更融洽了。
一位上海的网友分享了疫情期间,她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在上海这座城市拼搏已经五年多了,和身边的邻居从未谋面,而我们的接触是从这次疫情初期的一袋盐开始的。
那天我正在居家办公,邻居敲了几下我的门。我开门后,他问我家里的盐有没有多出来的可以借用。之后,他们公司先发了物资,他分给了我一些水果和蔬菜,随后我们公司的物资也到了,我又给他分享了一部分。
就这样,封控的日子里,我们彼此熟悉,彼此照应。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多么妙不可言。
与人交往,最朴素的信任,莫过于你呼我应的“双向奔赴”,不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近了。
比邻而居,相近而住,低头不见抬头见,若想与邻居和谐相处,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邻居的好邻居。
不妨把家乡的土特产给邻居分点,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哪怕只是见面微笑点点头,也能拉近邻里间的心理距离。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