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云南局势其实一直非常复杂,这对于各个王朝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那里地形多变,加上土酋部落繁多,谁也不服谁,但当面对外敌入侵却会变得异常团结,因而云南统一起来非常困难。
从秦汉直到元朝,云南从未被任何一个朝廷完全控制。 哪怕是智慧之神诸葛亮,也只能利用"七擒孟获"以夷制夷的方法,来暂时阻止这个地方对北方地区的侵扰。然而,明朝初年朱元璋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下定决心要把云南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经过慎重考虑,他吸取前人的教训,起初认为"云南僻远,不宜烦兵",坚信云南问题应该用和平手段解决。
【资料图】
当时,云南最大的敌对势力就是元朝余孽元梁王
把匝刺瓦尔密。
这个元梁王仍然奉大漠以北的北元为正统,不服明朝的管辖。朱元璋攻取了云南北边的贵州和四川后,云南与北方的联系被切断,没等朱元璋威胁,元梁王自己也动起了投降的心思。
朱元璋洞察了元梁王的这个想法,决定给他个台阶,马上派翰林院士王袆前去招降。王袆是个文人出身,口才特别好,以非常儒雅的文字表达了如下意思:
你们组织已经被打跑了,没人会管你们的死活,如今天下已经是朱家的了。贵州四川也已经被拿下,你们云南被拿下也是迟早的事,现在要么早点投降,要么等着挨打!
王袆的这一番强硬的外交辞令,着实让元梁王有点虚,心里一直在盘算,到底投不投降呢?这个元梁王他非常狡猾,利用缓兵之计把王祎和他的使者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看看元明各自有什么反应,再做决断。
果然,不久后,北元就派钦差
脱脱
过来谴责元梁王的行为。脱脱也是个文人,骂人的话也是家常便饭,元梁王被喷得眼冒金星,最后表示永远誓死效忠大元!为了和明朝彻底决裂,元梁王当着脱脱的面,杀死了朱元璋派来的使者王祎。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个使者都是绝对安全,王祎就是倒霉的那一种。
王大人临死前,一定坚信自己死后,主公朱元璋一定会暴跳如雷,马上派大军扫平云南为自己报仇。
然而,这次王大人失算了。朱元璋这回不但不急不恼,而且还打算继续派使者来和云南交流劝降的问题。唉,王大人死不瞑目啊。
洪武七年,朱元璋派
伯伯
去云南招降。这个伯伯可不是朱元璋亲戚,他是一个蒙古人,名字就叫伯伯。他是父亲是元朝的威顺王,早就已经投降了明朝。朱元璋考虑的是让他们元朝人自己商量,让他们主动认同明朝的强大,并且向明朝称臣,这样达到的效果最好。
可是这个伯伯毕竟不是朱家亲戚,一到昆明,这家伙就投降了元梁王。朱元璋知道以后,表面上淡云淡风轻,表示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实际上心里已经是惊涛骇浪了。朱元璋忍住没有发作,打算和云南继续谈判。
紧接着,洪武八年,朱元璋再次派人去云南劝降。这次派遣的使者是湖广行省参政吴云(湖广行省参政职位,湖广参政,从四品)。这次这位使者更加倒霉,他还没到云南就掉了脑袋。
原来啊,这次朱元璋派遣吴云出使云南的同时,还派了一个铁知院同行。这个"老铁"本是梁王的臣子,被明朝大将徐达俘虏后押送到南京朱元璋那里。朱元璋派他随行,也是为了提高谈判的成功率。可是呢,这个铁知院做事更绝,半路上直接要了吴云的脑袋,投靠旧主子梁王去了。
连续三次谈判失败,让朱元璋对于云南的怀柔策略心灰意冷,他终于决定动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时隔六年,洪武十四年的九月,朱元璋正式下令武力解决云南问题。
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率领30万大军进攻云南,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
这次进攻云南的计划是由朱元璋亲自部署的,由此可以看出老朱对云南问题的重视。
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使诏谕,不烦兵而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