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
(相关资料图)
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天下还存在不少割据势力。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时,除了针锋相对的袁绍和曹操,其他诸侯都采取了什么立场?
一、刘备(助袁)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刘备,击杀徐州刺史车胄,又一次屯兵徐州。当然,曹操意识到刘备的威胁,赶在和袁绍决战前击败刘备,俘获关羽。刘备逃往青州,并在袁谭的推荐下来到袁绍麾下。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人叛归袁绍。袁绍派遣刘备领兵与刘辟袭扰许都后方,关羽得知后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曹操派遣曹仁攻击刘备,刘备又一次被击败。最终,刘备南下投奔到荆州牧刘表麾下。
因为实力弱小,刘备尽管在官渡之战时相助袁绍,却没有改变这场战役的走向。更有意思的是,刘备麾下的关羽反而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让袁绍损失了一位大将。
二、刘表(助袁)
建安五年(200年),刘表与张绣合击曹操,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据守南阳的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请降,刘表从此失去了对南阳郡的影响力。不久之后,袁绍又遣人求助于刘表,刘表向来使许诺,也即会帮助袁绍对付曹操。
当然,刘表并没有真的出兵,而是招降豫州的郡县。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阳安都尉李通拒绝了袁绍、刘表的反曹号召。除了阳安郡之外,豫州的其余诸郡大多响应袁绍、刘表的号召。不过,李通等人很快平定了叛乱,没有让曹操分心后方。
此外,建安六年(201年),也即官渡之战结束后,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县,西鄂县的县令杜袭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坚守城池,最终寡不敌众,刘表军攻入西鄂城。
三、孙策(助袁)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如果孙策成功出兵,曹操将会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因为被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没能真正北上。至于后面即位的孙权,因为内部不稳,更不会在官渡之战期间出兵北伐曹操了。
四、张绣(助曹)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不过,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还是投靠了曹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五、马腾、韩遂(中立)
李傕、郭汜灭亡后的关中,仍是十几股诸侯割据的局面,其中以马腾、韩遂势力最强。建安四年(199年),曹操采用荀彧的建议,派钟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到达长安后,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利害关系,于是马腾、韩遂愿意归顺,各自送来儿子作人质。
不过,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马腾、韩遂没有实质上帮助曹操的行为。诚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集团的实力更加强大,这应该是马腾、韩遂保持中立的主要原因。
六、张鲁、刘璋、公孙度、士燮(中立)
官渡之战爆发时,割据汉中的张鲁,割据益州的刘璋,割据辽东的公孙度,割据交州的士燮都保持中立,这是因为官渡之战的走向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关联不大,所以没有表态甚至行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