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柏 举 之 战(下)暑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军停止后退,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农历十一月月十八日晨,吴王阖庐之弟,先锋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他对吴王阖闾说:“囊瓦(子常)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没有几个愿为他卖命。我们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获全胜。”阖闾不同意夫概意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夫概回营后,对部将说:“既然事有可为,为臣子的就应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现在我要发动进攻,拼死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于是率领自己的五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大夫薳[yuǎn]射被俘,囊瓦(子常)弃军逃往郑国。
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到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市境内涢水)东岸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夫概认为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进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时,阖闾挥军攻击,俘虏楚军一半。
渡过河的半数楚军逃到雍澨[shì](今湖北京山县境),正埋锅造饭,吴军先锋夫概部追至,楚军仓惶逃走。吴军吃了楚军做的饭,继续追击。
楚左司马沈尹戌发方城外之兵疾进淮汭,去捣毁吴军乘船,兵至息地(在今河南息县),得知子常(囊瓦)主力溃败,急率本部兵马赶来雍澨救援。吴军先锋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的凌厉反击下,猝不及防,一下被打败。
吴军主力赶到后,孙武指挥部队迅速将沈部包围。尽管沈尹戍左冲右突,奋勇冲杀,受伤三处仍率师与吴军力战三阵,但最终仍然败亡,无法冲出包围。最后,沈尹戌见大势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楚王。
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一路向郢都扑去,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国郢都。
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不顾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对,带领亲信逃走。昭王西逃的消息传到军前,楚军立即涣散,子期率部分精兵赶去保护楚王,子西则率残兵西逃,吴军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农历十一月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一举战胜多年的强敌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空前的创伤,从而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吴 军 入 郢暑
吴军大举西进,五战五胜。楚昭王带着妹妹和针尹固乘船西逃,吴兵追至。楚军点火燧系于象尾,纵燧象群冲向吴军,楚昭王始摆脱吴军追击。
楚昭王渡过雎[jū]水(今湖北沮[jǔ]水)、长江,经云梦泽,进入郧邑(今湖北京山县),又转入随国(今湖北随县),吴兵追至随。随人掩护楚昭王,吴军包围了随地,阖闾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楚昭王,王子綦[qí]将楚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楚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楚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了吴国,没有交出昭王。吴兵不获楚王,只得退兵。
吴军进入郢都后,纪律松弛,君臣各分居于楚君臣之宫,各欺楚君臣之妻。
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子常)之宫几乎动武。吴君臣贪恋楚国财富与女色,数月不归。伍员(伍子胥)为报仇,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并鞭尸三百,怂恿吴人在楚都城胡作非为。吴王阖闾听信伍员(伍子胥)之言,焚毁楚国宗庙,搬走了楚国的宝器典章。孙武苦劝不听。
这些举动,最终引起了楚人的仇恨。
申包胥得知伍子胥鞭尸,派人指责伍子胥,并于周敬王十五年(前505)春到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 就派了大夫子蒲、子虎率战车五百辆,联同残余楚军南下,帮助楚复国,败吴王之弟夫概于沂[yí]邑(今河南正阳县境),秦、楚联军又灭掉了吴的附属国唐国(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城镇)。(申包胥哭秦庭)
吴在雍澨[shì](今湖北天门河支流)击败楚反攻的军队,而后秦又击败吴军,吴军退居麇[qún](今湖北十堰市郧县)。楚薳[yuan]射之子薳延率柏举的散兵,会同楚大夫子西在军祥(今湖北随县西)打败吴军。楚军将子期用火攻,击败吴军,又乘胜与吴军在公壻谿[xù xī] (今湖北襄樊东)交战,大败吴军。
这年夏天,越国乘吴国内空虚发兵进袭吴都。与此同时,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在沂邑战败后率军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庐见国内有变,被迫于同年九月撤离楚地,引兵东归。
随后,楚昭王回到郢都。楚国虽然复国,但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楚国仅都城郢,城外白骨如麻,城中宫阙,半已残毁;楚昭王夫人自以失身阖闾,羞见其夫,自缢而死。
吴王阖庐率军回国,攻击夫概,夫概兵败,逃亡到楚国,后成为楚的堂谿氏。
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四月,楚国不甘心柏举、破郢之败,决心向吴报仇。派舟师顺流而下,讨伐吴国,被吴太子终累打败。楚舟师统帅潘子臣、小惟子及七位大夫被俘。同时,楚大夫子期所率伐吴的陆军也在繁阳(今河南新蔡县北)被吴军打败。
于是,楚国震动,君臣恐惧,乃迁都到鄀[ruò]邑(在今湖北宣城县东南),以避吴军锋芒,而仍称之为郢;并改革政纪,安定楚国。
这都是吴破楚入郢之役的余波。
小吴 楚 后 续暑
楚国是南方大国,土地数千里,兵车数千乘,号为春秋四强之一,竟然遭此大败,这不是偶然的。首先,楚长期称霸,恃强凌弱,造成附属国众叛亲离;其次,楚国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一,将帅不一,不能团结对敌;其三,吴国为新兴国家,国力正在鼎盛时期,吴伐楚不仅得到蔡、唐等原楚附属国的支持,也得到东夷氏族的支持。
楚国遭受破郢的打击之后,国力大为削弱,一时再也无力北上争霸。
晋国在十八国召陵会盟之后,也陷入内部矛盾之中,卿族互相火并,势力削弱,诸侯离心,无力再图霸业。
齐在东方趁机扩展势力,郑在中原乘王室内乱而侵吞王畿城邑,中原局势趋于分崩离析,又呈现出春秋初期的无统纪状态。
吴王阖庐虽有破楚入郢之大功,但他入郢之后,满足于微小成就,沉溺于声色,不听孙武劝谏,表现志虑短浅,终于功败垂成,被秦、楚联军赶出楚境。
所以,虽然周王族诸侯国的吴王,以楚子不敬同族同宗的周天子为理由的伐楚战功,在那个时期受到周天子的嘉奖,但后人论史,以此不把阖庐列入春秋“五伯”之中。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