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宪是蜀汉最后的良将,他文武全才,曾经担任过刘禅的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在黄皓乱政的时候,因为不阿附黄皓被贬为永安太守。蜀汉亡国后,他死守永安,阻挡东吴军西进。东吴打着援救蜀汉的旗号,罗宪作为昔日蜀汉的忠臣,为何宁死也不投降东吴呢?
一、罗宪忠于自己的职守。
(资料图片)
罗宪被贬到永安后,由于他的才能出众,担任了永安军事首脑闫宇的副手。以当时的情势来看,这个任命耐人寻味。因为我们知道闫宇是依附黄皓的将军,想要依靠黄皓的权势撤换姜维,好让自己取而代之。而罗宪则是因为得罪黄皓被贬到永安,他被闫宇任命为副手,似乎有些出人意外。
其实这一切背后的推手就是刘禅。刘禅是懦弱的君主,但是并非昏君。他贬谪罗宪,只是为了应付黄皓,而非对他有什么不满。他知道罗宪对自己的忠心,也知道罗宪的才能,因此才会顺水推舟,把永安的军务交到他的手上。
正是因为对刘禅的忠心,在刘禅投降曹魏的时候,罗宪才不为失败的消息所动,依然忠于职守。他斩杀作乱的人员,稳定了局势,等待刘禅下一步的指令。当刘禅投降曹魏的旨意传来时,罗宪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听从了刘禅的命令。
这与姜维当时的情况相似。当时姜维率领蜀汉军队的主力,离开剑阁前往成都。走到半路上,刘禅让他们投降的命令传来,蜀军上下虽然哭声震天,将士们气得拔刀砍石,破口大骂说我等正要死战,为什么要投降呢?可最终还是放下武器,卷甲归降了魏军。
罗宪遵照刘禅的命令投降曹魏,正是他忠心蜀汉的最后表现。他站完蜀汉的最后一班岗,从此便成为了魏臣。当东吴的军队前来的时候,他与东吴的关系便成为敌人,而非盟友。在这种情况下,罗宪当然要选择抵抗东吴了。
二、罗宪自身前途的选择。
不仅仅从法理上来说,罗宪对抗东吴是正确的。就是以罗宪自身的前途来说,他选择坚守永安,对抗东吴也是正确的。罗宪不同于姜维,姜维一心想要复兴汉室,他在投降曹魏后还想方设法要重建蜀汉,罗宪则是清清楚楚看透了历史的走向。
罗宪的老师是谯周,正是谯周劝说刘禅放弃抵抗投降曹魏的。谯周当时曾经向刘禅对形势进行了分析,让刘禅认清了形势。其中有一条就是辩驳投靠东吴的建议。谯周说蜀汉已经灭亡,东吴独自肯定是不能存活多久的。如果蜀汉君臣去投靠东吴,不但要忍受投降东吴的屈辱,将来还要忍受投降曹魏的二次屈辱。
作为谯周的弟子,谯周看清的形势,罗宪当然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东吴灭亡的命运,将来一定会被曹魏灭亡。他身处优势的阵营,却要加入要灭亡的阵营。既要得到背叛的恶名,还要遭受降将的屈辱,将来东吴灭亡,还要忍受曹魏的再次羞辱。罗宪怎么可能会接受这样的选择?
因此,从罗宪自身的前途出发,选择留在曹魏阵营,坚守永安对抗东吴是最佳的选择。就算是抵抗失败,他也能够继续在曹魏阵营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东吴的进犯对于罗宪来说不是坏事,正好成为了罗宪的投名状。经此一役,罗宪得到了司马昭的赞赏,得以升职封侯。
三、罗宪痛恨东吴的背信弃义。
最后一个原因,是在永安军民心中,对东吴的仇恨超过了对曹魏的仇恨。罗宪能够坚守永安半年多,对抗由东吴名将陆抗率领的数万吴军,没有军民的全力支持是做不到的。罗宪正是顺应军心民意,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永安,在荆州丢失之后,这里就成为蜀汉防御东吴的重要门户。夷陵之战后,刘备更是亲自镇守此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长期驻扎着大批蜀汉的精锐军队,他们中间大部分都是当年夷陵之战败归将士的后代,对东吴有着刻骨的仇恨。
在蜀汉朝廷上下,对东吴都有着一种深深的敌视。他们不但痛恨东吴在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中对蜀汉造成的打击,更痛恨东吴多次背信弃义,撕毁盟约袭击蜀汉的罪行。在孙权称帝的时候,蜀汉就有人建议拒绝承认,只是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作罢。
诸葛亮与东吴结为联盟也只是权宜之计。诸葛亮当然知道大家对东吴的态度,他向大家解释与东吴联盟的原因时说,联合东吴一起北伐,可以分担蜀汉的军事压力。即便是东吴不帮助蜀汉,但是它和蜀汉和好,蜀汉得以全力北伐,对蜀汉也是有利的。
其实东吴君臣对此心中也十分清楚。诸葛亮提出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实际上是对曹魏和东吴的政策。前一句是对曹魏而言,蜀汉一定要灭亡篡汉的曹贼。后一句则是对东吴而言,在灭了曹魏之后,就一定要灭亡东吴,统一天下。
因此,蜀汉和东吴谁也不敢与对方掉以轻心。在永安一带,双方都布置了大批兵力以防万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蜀汉调整永安地区的兵力,孙权得知后十分恐慌,连忙向蜀汉使者询问原因,当得知是正常的调动后才放下心来。
在蜀汉存在的时候,双方虽然心存芥蒂,但还是保存了和平状态。但是当蜀汉灭亡后,双方成为敌国,永安的军民就不可能再给东吴什么情面了。而且在这个时候,东吴再次做出了背信弃义的事情,更加剧了永安军民的仇恨。
东吴在得知蜀汉失败后,便派将军盛曼西行入蜀。吴军打着救援蜀国的旗号,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吴国只不过是想趁火打劫罢了。他们想要救援蜀国,只需要对魏国直接发动大规模进攻就行了,没必要入川作战。
在蜀中之乱后,吴国又派步协领兵入川,被罗宪打败。随后,吴国又派名将陆抗率大军协助步协攻打永安。罗宪和他的部下对东吴的背信弃义的行为深恶痛绝,如今终于有了反击的机会,当然同仇敌忾,和吴军死战到底。最终,吴军经过半年多的战斗,也不能夺取永安,只能撤军而归。
结语:
罗宪身为汉臣,在蜀汉灭亡后,按照刘禅的命令投降曹魏,身份便转换为魏臣。他与东吴的关系,已经从盟友变为敌国。因此,他率军抵抗吴军,合情合理合法。罗宪是谯周的弟子,对天下形势看得很清楚,他也不可能投靠东吴,在将来东吴灭亡时再取其辱。
再加上永安军民大多是夷陵之战败归将士的后裔,对东吴有着刻骨仇恨。罗宪和他的部下对东吴背信弃义的行为早就十分愤恨。当东吴进犯永安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罗宪等人经过血战,终于让吴军铩羽而归。#三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