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个复杂的人,此人有勇有谋,屡立功勋,却最终走上了“反”的道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魏延从未背叛蜀汉,只是在诸葛亮死后,违抗了诸葛亮遗命。那么,魏延为什么会“反”呢,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如果你是魏延,你也会“反”!
(资料图片)
第一,职场歧视。如果在一个单位屡受不公正待遇,你还会坚持吗?魏延自进入刘备阵营第一天起,就不被该阵营二把手诸葛亮所待见,这注定了其日后在蜀汉的悲催职场生活。长沙一战,魏延是最大功臣,却险些被诸葛亮斩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被戴上了“脑后有反骨”、“不忠不孝”的帽子。后来册封五虎上将,魏延落选,论战功,他在黄忠之上,论资历,他在马超之上,这对于他来说肯定是一万个不服。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始终是军中第一大将,但诸葛亮在弥留之际,把军队交给杨仪,把兵法传给姜维,完全架空了魏延,诸葛亮留给魏延的,只有歧视和戒备,其余什么都没有。
第二,人际孤独。如果被这个单位的人孤立了,你还会坚持吗?倘若只是被领导歧视倒也罢了,更要命的是,蜀汉阵营从未给予魏延最起码的归属感。刘关张是铁板一块,他们是帝国元老,也是核心,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魏延肯定挤不进去。赵云不用说,是刘备托孤重臣之一,刘备死后,诸葛亮赵云成了最亲密的战友。姜维、马谡等人不必多说,都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诸葛亮看魏延不顺眼,他们肯定也看魏延不顺眼。也许,魏延唯一可以抱团取暖的,就是黄忠了,毕竟,两人认识的最早,魏延还救过黄忠的命,但很可惜,黄忠是那种只认领导、不认兄弟的榆木疙瘩。总之,魏延在蜀汉阵营这么多年,感受到的,只有孤独。
第三,荣誉缺失。如果领导在大会上把其他人都表扬了一遍,却唯独不表扬你,你还会坚持吗?诸葛亮夸奖关羽“美髯公超群绝伦”,诸葛亮表扬张飞“张将军有勇有谋,乃主公洪福”,刘备表扬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刘备夸奖马超“人言锦马超,果然名不虚传”,刘备表扬黄忠“老将军雄风不减当年”,诸葛亮称赞马谡“幼常乃当世英才”,诸葛亮夸姜维“思虑精密,深得我心”,读罢三国,我们会发现,整个蜀汉阵营,魏延是唯一没有受过领导表扬的大将。不但没有表扬,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还受到诸葛亮的否定和批评,“人要脸,树要皮”,被如此区别对待的魏延,岂能不“反”?
第四,专干脏活。如果单位领导表扬完别人,却马上把脏活苦活扔给你干,你还会坚持吗?刘备在世时,魏延曾经担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后来诸葛亮掌权,魏延也担任了征西大将军,这些都证明了其军事才能,但是,诸葛亮却习惯性的让魏延做一些诸如诈败、骂阵、佯攻、掩护之类的苦活脏活,与此同时,诸葛亮总是让姜维、王平之流做一些风光、体面的工作,比如主攻、奇袭、埋伏,总而言之,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让魏延去干,显能力、出成绩的事情让姜维们去干。跟着诸葛亮北伐那么多年,魏延心里也憋屈了那么多年,换做关羽、张飞,根本等不到秋风五丈原,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结语:将心比心,魏延之“反”,是其憋屈良久后的必然之举,换成其他人,可能早就“反”了。很多“魏延”在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长期被领导打压欺负,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后不得不“反”,却又会被千夫所指,但这些“道德高地”上的“千夫”们,却很少会反省,他们平素里是怎么对待“魏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