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体育

当前速读:这一口倍儿甜!昌平2万亩苹果集中收获寻常水果也有北京味道

2022-11-05 15:37:03
A+ A-

霜降过后,每天清早的五点来钟,李淑芳的采摘园里总有灯在亮着。深秋的风吹红满树的苹果,收获的集结号容不得种植者们在被窝里酣睡,李淑芳早早起床,张罗着工人们采摘分拣。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每日十四五个小时,当十指抚过数以万计的饱满果实,李淑芳的心和今年的苹果一样,都很甜。

11月前后,这样的清甜笼罩着京北昌平的太多果园和村镇。超过2600户果农与李淑芳一起,也在劳作中感受到了丰收的甜蜜。苹果,当算是最常见的果品,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平两万亩苹果沁润着甜蜜集中上市,这一刻,寻常水果也有了北京味道。


(资料图)

霜降之后,在京藏高速边的中卡友好生态园里,300亩苹果陆续到了采摘期。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眼是尺手是秤数以万斤计的苹果陆续成熟

在北京西北方向,距离城区约50公里,李淑芳的采摘园位于京藏高速边。400亩的园区,每年五月份起随着桃李的成熟,便开始瓜果飘香。这香气到了10月末、11月初时最盛——园区里的300亩苹果熟了。

一筐筐苹果填满了园区内的平地空场,李淑芳坐在马扎上猫着腰,在苹果堆儿里挨个分拣,个头儿相对小一些的装进塑料袋,3元一斤,已经有不少社区预订,个头大些的装进纸箱、精品盒,这一早已经卖出了100箱。

11月3日上午,李淑芳坐在园区里,忙着分拣苹果。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上午十点,已是李淑芳开始这一天工作后的第五个小时。早上温度低,穿的还是薄羽绒服,快到晌午,太阳暖洋洋的,温度上来了,额头上就会出一层细密的汗。“苹果都是这一半天刚刚摘下来的,我们每天就得过手一万多斤。”她干活麻利,和苹果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眼睛是尺,双手是秤,苹果一上手,几斤几两心里就有了数。心无旁骛的时候,单单三五分钟,就能分拣出满满一整筐。不过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手速还是会被各种订购电话和微信打断。

眼下,富士是园区里产量最大的苹果品种,果实散发着苹果的香气,脆甜而多汁,一口咬下去,苹果露出淡黄色的果肉,被阳光照射得愈发晶莹,嘴里充盈着苹果的清甜,不带一丝酸涩。最近这些年,李淑芳的苹果在昌平各类比赛中接连获奖夺冠,而种出这样的苹果前,李淑芳和许多昌平果农一样,用了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园区内的空地上,堆满了刚刚采摘,等待分拣的苹果。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绝佳产地数十年培育名果佳品

近半个世纪昌平苹果的发展,始于1979六根来自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接穗。可再往前追溯,京北苹果的名气早有来头。明代农学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中有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而昌平的苹果集中种植地带,燕山山脉横贯东西,京密引水渠在南部缓缓流淌,这里是水热资源丰富的山前暖带,也是优质的苹果产区。

绝佳的位置只能助力事半功倍,但并不意味着再不需人们努力半分。事实上,近几十年来昌平的果农和林果专家们也付诸无数心血和耐心。李淑芳记得自己刚刚接手果园是在1994年,“那时候我才三十岁,之前当幼儿教师,刚接触田间种植也是很多事儿都摸不着头脑,只能一遍一遍去请专家。”

果树种到第十年,李淑芳还要跟着区里的专家们去日本考察学习。彼时的昌平已成了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区,昌平产的富士苹果也连年在北京同行业评比中拔得头筹,但李淑芳到了国外,还是会惊叹于对方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当时我就想,最多给我十年,我的果儿一定能超过他们。”

眼下,富士是园区里产量最大的苹果品种。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在李淑芳眼里,好的果品就靠病虫害防治、果蔬修剪、水肥管理、疏花疏果四个方面。这四个步骤贯穿劳作者的春夏秋冬,好在来自农业的回报很直接,“多数情况下,不赶上极端天气,你投入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李淑芳没用十年时间,疫情前的日子,已经有日本的林果专家和种植者连年到访李淑芳的果园,“他们认可我种的苹果,也会开始请教我很多问题。”比原产国种得还好,这让李淑芳觉得自己“种出头了”。

产值超过1亿元产量略高于上年

2022年,距离最初的那几根红富士苹果接穗落户昌平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伴随三四十年的发展变迁,苹果迸发出了数以亿计的产值,昌平也成了北京久负盛名的苹果产地。

2022年,昌平苹果产值预计将超一亿元。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这个秋天,被苹果清甜香气萦绕的不只李淑芳的果园。实际上,十三陵镇、南邵镇、崔村镇、兴寿镇等地的苹果种植果园更为密集,占到全区苹果种植面积的7-8成。在兴寿镇桃林村,王雄是一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据他称今年园区苹果品质不错,甜度高,产量也可观,“果园亩产在5000多斤,效益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对于很多果农来说,这一年的丰收来之不易。6月份和7月份,冰雹曾突击昌平多地,果蔬也遭遇了低温、大风等种种极端天气。但在专业技术部门和果农的努力下,果树似懂得种植者们日夜守护的辛苦,也回馈给果农累累硕果。昌平区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科高级工程师耿军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昌平苹果的总体产量也基本不受影响,产量与近几年持平,较高于上一年。

据耿军介绍,预计今年昌平苹果总产量在1000万公斤左右,总产值或将超过1亿元。目前,昌平区晚熟苹果正陆续上市,品种主要有富士、王林等,采摘期持续至11月中旬。

四条观光采摘路线带动苹果销售

除了力争种出更多、更好的果实,昌平的苹果产业也在向“纵向”延伸。耿军说,近年来,在品种选择方面,昌平先后引进国内外20余个品种,由单一品种完成向多样化搭配的转变,满足着游客多样化的采摘需求。同时,根据区位优势特点、苹果生长环境要素及市民消费需求,昌平区还加快调整苹果种植模式,实现由乔化栽培为主向矮砧密植栽培的转变,栽培模式和品种结构均得到了优化。

另一方面,昌平区还实行区、镇、村三级推广网络全覆盖,大力发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采用课堂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给予果农全过程管理技术指导。“我们还精准落实产业政策,通过苗木补贴、肥水管理等补贴政策强化技术优势,并做好产品生产的安全监管工作,使得生产出来的果品更符合市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认证要求。”耿军表示。

为强化昌平区苹果特色主导产业的优势,打造“昌平苹果”金字招牌,助力苹果销售,新京报记者获悉,今年昌平区精心策划组织北京·昌平第十九届苹果文化节,包含苹果惠农促销、线上宣传推介、线下系列活动等三大板块,通过开展苹果嘉年华活动、文化沙龙、艺术展示、摄影大赛、包装创意设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实现惠民增收、兴旺产业。

昌平推出4条观光采摘路线。昌平区供图

“我们充分调动基层合作社、种植大户销售积极性,在果品集中收购、储运、分选分级等环节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鼓励引导形成全区果品销售龙头和品牌企业,搭建‘互联网+苹果’立体销售网络,在传统苹果进商圈、进社区、进企业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开启‘驻场直播带货’零售模式。”耿军介绍,今年昌平还策划推出“东、中、北、西线”等4条观光采摘路线。记者也注意到,这4条路线不只联通着昌平苹果的集中种植区,也将附近的文旅点位贯穿其中。耿军说,这将全面展示昌平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发展优势和生态环境,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和京郊旅游魅力,为苹果销售提供新动能。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责任编辑:bH_0630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