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其在位的63年期间,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宫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时的英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面积遍布七大洲,四大洋;
控制了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人口更是约4,1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4。)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大英帝国控制的土地中,印度次大陆及北美十三洲极其的重要。
在工业革命之前,拥有大量人口及土地的印度是富庶的地区。
上图为世界各国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例示意图(数字单位为百分比)。
(整个世界的可耕地面积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印度排名世界第二,而且热量和降水都极充足。)
印度取之不尽的劳动力、优良的港口、丰富的农产品,庞大的市场帮助英国雄霸世界将近100年。
(英国火枪兵。)
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帝国的核心国策就是保卫印度!
一度印度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大英帝国的40%,英国女王曾说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
列举1913年的数据,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印度骑警,1920年。)
a,1913年,印度人口3亿,超过当时的东亚列强日本6倍,日本约为五千万。
b,英属印度财政收入,约为1亿英镑(与日本持平),约为大英帝国本土英伦三岛的一半,远超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南非等属地。
(一战时期,一名欧洲妇女给进驻英国的印度士兵献花。)
c,1913年,印度铁路运营里程为5.5万公里(日本为1万公里),超过英国本土的铁路旅程。
在“日不落帝国”的晚期,印度是英帝国体系内,人口最多,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总量超过当时的日本。
1930 年,丘吉尔(二战英国首相)更在公开场合表示:“英国若是让印度离开帝国的怀抱,就永远不能再称为一个强国。”
印度次大陆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倾销地,原材料的供应地,剩余资本的投资地,极为庞大的市场。
因此,二战后印度完全独立,大英帝国的瓦解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