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当前快报:晏殊官至宰相,提拔欧阳修,保护范仲淹,最后为何被黑?

2022-11-25 06:36:22
A+ A-


(资料图片)

从古之间,有不少的朝廷命臣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都有很深的忠君思想。在和以思想的指引下,他们一心为国,期盼着自己的治国理念能够得到皇帝赏识,这样也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番贡献。

虽然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这样想的人都能够有好下场。晏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他一心为国,保护忠臣,但是却没有一个好下场,惹怒了许多人,最终被人陷害。

党派斗争,中立无为

晏殊从小就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大的才能,被人们称之为“学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文章,受到了很多文学大家的赞赏。再加上宋朝对文学培养重视程度比较高,所以晏殊在很小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童子举被选定为将来的朝廷官员,通过这种方式,晏殊从小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长大后顺理成章的进入朝廷工作。

虽然他是凭借自己实力进入朝廷工作的,但是在别人看来只要勤翻到自己的利益就会想方设法的把他推下去。

因为晏殊是南方人,当时朝廷内部官员南北分布比较不均衡,一旦他顺利进入朝廷工作,那么科举取士的南北不均衡状况就会更加严重。

这让以寇准为首的北方派士人非常不乐意,他们之前也听说过这个小神童的名号,如果让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加入到敌对派系,那么无疑会让他们将来在朝廷上的处境更加艰难。

所以在当初晏殊入仕的时候寇准进行了很大的阻拦,但最后也还是没有挽回局面。在参知政事王钦若的撑腰下,这位神童顺利进入朝廷,为皇家服务。

虽然在入仕的时候经历了这么大的风波,但是年纪尚小的他并不知道这背后的风波,只知道自己能够成为朝廷名臣是皇帝的赏识。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并没有被这些人情所束缚,坚定不移在站在皇帝这一边。

也正因此,他在工作中得罪了许多人。虽然有时候他也会有一些私心,但都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于朋党之争的事情他并不参与。

这也引起了朝中一些党派的不满,后来在真宗弥留之际,国家大权被后宫掌握,作为宰相的寇准图谋夺取政权,扶持太子。

再次面临两党对立的局面,晏殊并没有明确表态,他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情。所以后来在真宗询问他关于赞同哪个派别的做法的时候,只是表示不是自己的职责。正是这样不作为的态度,最终导致支持太子的寇准被罢免,后宫掌权。

正是在多次的党派斗争中保持中立的态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样看似是非常为人不齿的做法,但确实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更多的几乎。

职位升迁,动用手段

真宗去世后,仁宗登基。虽然由皇帝继位,但权力依然掌握在后宫。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但是身在后宫掌握大权的刘太后认为在平时工作中单独奏事颇有不便,对于这件事请的解决,是当时在礼仪院工作的晏殊的本职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议刘后可以垂帘听政。正是这样的建议,引起了丁谓的不满,为后来遭到陷害埋下了祸根。刘后掌权,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也不符合传统礼法。所以当时丁谓就起了反心。

在后来的党争中,也有不少人拉拢过晏殊,但是他始终遗世独立。所谓没有势力、没有背景的人,他不敢随意站队,一旦站错,那么不仅自己会死无葬身之地,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

身为神童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从史书中掌握了这些经验,所以在党派斗争中他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这才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大的灾祸。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在朝廷之中顺利生存下来,但事实却并不像所预想的那样。

随着职位的不断升迁,他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逐渐被皇帝所了解。仁宗在朝廷中也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对国家的治理日渐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晏殊一心为国,支持皇帝的做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也渴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

所以面对枢密使一职的空缺,一向无欲无求的他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是碍于刘后的势力有没有办法明说。当时刘后一心想让自己这一派的亲信上位,达到巩固自己实力的目的。如果晏殊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那无疑就是直接惹怒后宫。

虽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他都不愿意招惹别人,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得思考这么多了。身为一代文人,最高理想就是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是高位,自然眼红的不止他一个人。

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但他不愿意再这样袖手旁观下去了,所以选择了动用手段争取官位。正是这一举动,引起了刘后一派的不满。虽然初衷是很好的,对于那些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来说,他的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光彩的。

一心为国,挽救官员

直接争夺官位,这和他平时的行事风格不相符,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借口打掉随从的牙齿,离开京城。仁宗这才意识到这位曾经的神童是支持自己的,所以派人把他追回,并授予高官。

这时候晏殊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他就是支持仁宗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曾经多次反对刘后的支持者。随着刘后去世,仁宗亲政,他也迎来了自己从政的高光时刻,多次提出建议被皇帝采纳,位高权重。

当时恰好西夏叛乱,为了让战争尽快结束,他提出了很多有利于作战的策略,都被皇帝采纳。

后来战争结束,宋朝失败,仁宗启用范仲淹改革,身为宰相的他知道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所以在暗中一直对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实施保护。

之所以这么做,他也是为了国家的大局考虑,这些一心改革的人,他们的初衷并没有错,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具体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是在落实过程中有人乱用权力,这导致很多举措并没有获得原先预想的效果。

对于这样的情况,当时身处权力中心的眼熟了解到了很多大臣的意见,他们对一些改革措施,尤其是呼吁改革的人都有很大的意见。一方面是因为改革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改革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晏殊着力阻止改革的继续。他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为了让他们以后能够为国家做更多而贡献。

政治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服务的,还需要符合当权者的心理。如果一个政策得不到皇帝的支持,那么这个政策注定长久不了。当时他就是敏锐的意识到了仁宗因为朋党论忌讳新政,所以才及时的转变态度,着手阻止新郑的继续实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晏殊这样做是保护了他们。如果当初他没有对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进行一定的处罚,那么势必会遭到更重的惩罚,到那个时候国家将会失去更多的人才。

责任编辑:bH_0532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