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胜后败丢了荆州,从威震华夏到身首异处远隔千里,关羽从人生巅峰跌到谷底似乎就是一瞬间的事。于是因此产生了"关羽擅自开战"、"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等一系列说法。但是细看《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才找到证据: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奉了刘备之命,而诸葛亮在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是替刘备背了黑锅。实际情况是刘备派人送给关羽一把斧头,关羽一看就明白了:主公这是让我去打仗呀,孙权是盟友不能打,那么就只能去打老战友曹仁了,谁让他占着我的襄阳呢(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
很多人都以为诸葛亮是蜀汉二号人物,指挥关张马黄赵如提线木偶,但那是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说法(很多人拿演义和电视剧做依据来争论,很让人无语),按照正史的记载,在刘备称帝之前,诸葛亮的级别只跟赵云平等,不但不如关张马黄,甚至连魏延都不如。刘备进位汉中王,册封了四方将军外加一个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文官方面,"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王谋为少府,武陵廖立为侍中",其中赖恭、黄柱、王谋这三个人在诸葛亮掌权后就消失了,廖立被诸葛亮免职了。刘备称王,给一大帮人加官进爵,但是两个人没有任何加封:赵云还是杂号的诩军将军,诸葛亮还是杂号的军师将军。直到关羽阵亡、黄忠病得不行了,大家一起劝刘备称帝,诸葛亮的署名,还是军师将军。
诸葛亮一直没有加官进爵,倒不是刘备薄情寡义,而是刘备还在执行汉朝制度论功行赏:汉中之战的参谋长是法正,冲锋陷阵的是黄忠魏延,诸葛亮的任务是后勤保障"足兵足食",干的是萧何的差事,所有战略规划的制定,都是刘备和法正商量着来,诸葛亮根本就插不上嘴,所以后来夷陵之败后诸葛亮才会感叹法正死得太早,没人能劝得住刘备。
想想看,一个负责后勤保障的杂号军师将军,上面还压着尚书令参谋长法正,又哪有资格去命令前将军董督荆州事假节钺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或者见死不救?即使诸葛亮看出发动襄樊战役时机还不成熟,他也没有权利去阻止,即使进言,刘备也不会听,这一点诸葛亮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现在我们该步入正题了,究竟是谁主张发起襄樊战役?着我们就要从刘备的性格说起了,正史中刘备可不是一个只会哭和跑,一有事就问诸葛亮"计将安出"的怂包,而是一个武术大家(他曾被列入中国五大剑法名家),百战余生说明他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刘备为人"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关羽张飞与他虽然"寝则同床,食则共器,恩若弟兄",但是关张二人"于稠人广众中侍立终日",规矩还是很大的。
刘备深谙帝王之道,所以他在进位汉中王后,马上进行了人事安排,除了诸葛亮只得到赏赐而没有升官外,张飞坐镇巴西,马超总督临沮,同为四方将军,而且刘备还派人给他们送来了一根绑着牦牛尾巴的竹竿。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根竹竿,这在当时有个说法,叫做"假节",意思是可以在某些事情上代君王做主。关羽除了收到前将军印信和那根竹竿之外,还收到了一把斧头,这把斧头用黄金装饰,虽然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但是却相当于尚方宝剑,可以斩杀一切不听话的部下。这把斧头也有个名字,叫做"黄钺",得到竹竿的,叫假节,竹竿和斧头都得到了,叫做假节钺。
熟读春秋的关羽当然知道这把斧头的含义: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作为刘备最早的追随者,关羽当然知道这位主公的性格:一切尽在不言中,张飞马超都在前线,但是都只假节而不假黄钺,摆明了是让他们以守为主别没事找事,而赐给我这把黄钺,就是让我开战呀,南郡已经借来了,道路已经打通,向襄樊进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