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从龙元勋朱浮为何不能位列功臣榜?在刘秀心目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2-11-01 06:40:29
A+ A-

前文我们曾经提到,在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功臣榜中有几位遗珠,朱浮就是其中的一位。


(资料图片)

从刘秀出巡河北开始,朱浮就追随左右,创业之初的艰难,他一样没落下。在最凶险的时刻,他也保持了对刘秀的忠诚,甚至为此牺牲了家人的性命。

从资历上看,朱浮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功臣,为何他就不能位列功臣榜呢?乃至于汉明帝即位后,他竟然蒙冤被杀?

朱浮是沛国萧县人,与刘秀同年,早年的经历不详。

更始元年,朱浮以大司马主簿的身份追随刘秀出巡河北,成为最早一批的从龙功臣。

更始二年,在攻克邯郸后,刘秀与刘玄彻底撕破脸。吴汉斩杀苗曾后,朱浮被刘秀任命为幽州牧。

幽州,作为东汉帝国的大本营,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刘秀将生命线交给朱浮,足见对他的信任程度。从这一刻起,朱浮走上了东汉帝国舞台的中央,只是他这一路走来非常坎坷。

建武二年,渔阳太守彭宠谋反,将朱浮围困在蓟城。这一困就是半年之久,朱浮苦苦支撑。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年涿郡太守张丰响应彭宠,也举兵谋反了。

朱浮混得相当凄惨,城内弹尽粮绝,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

刘秀曾经派邓隆去增援朱浮,可惜邓隆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救援失败。朱浮被迫弃守蓟城,仅带领少数随从出逃。

半路上又遭遇追兵,朱浮以为必死无疑。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亲自砍杀了妻子,以表示与叛军血战到底的决心。

好在上天垂怜,朱浮逃出生天,安全地回到了洛阳。

彼时,东汉帝国危机重重。前文我们讲过,邓禹西征失败,河北真定王刘杨谋反,南阳遭遇邓奉反叛,东面刘永、张步、董宪虎视眈眈。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幽州丢了,朱浮罪责难逃。

于是尚书令侯霸弹劾朱浮,要求处死朱浮。

刘秀心有不忍,只是将朱浮的封邑数量和官职都降了,并未做过重的处罚。理由并不复杂,丢掉幽州责任不全在朱浮身上,从某个角度讲,以彭宠的个性,谋反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从这一年开始,朱浮结束了短暂的地方大员生涯,转入东汉帝国的中央系统,第一份职务是执金吾,负责洛阳城的防卫和治安工作,九卿之一。

建武二十年,朱浮取代窦融,升任大司空,成为帝国的三公之一。

这十几年,朱浮不断向刘秀上书提建议,有些内容还很尖锐。

比如建武六年,朱浮批评刘秀性格急躁,常常因为小过失就处罚官员,导致官员调动频繁;皇帝直接干预州牧的任免,架空了三公的权力,出现流程混乱。

建武七年,朱浮又建议刘秀扩大太学规模,增加博士人数;又批评刘秀选材范围太窄,有顾念“南阳帮”的嫌疑。

后人光知道刘秀仁厚的一面,却不知道他其实也有暴脾气的一面,尤其是对待文官,刘秀常常非打即骂,甚至冤杀过几位大臣。

敢像朱浮这样直言进谏的文官其实不算多,也可见朱浮耿直的一面。

刘秀对他的建议,有的欣然接受,有的随手扔进了垃圾堆,但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果如何,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刘秀恐怕都不会那么客气。

比如架空三公,这是刘秀的政治结构改革,他就是要通过尚书台将三公变成执行机构,从而实现皇权独揽。朱浮公开跟刘秀唱反调,其实是动了刘秀的根本利益。

不过,信任最终没能帮朱浮“上岸”,他不光没能位列功臣榜,还在建武二十二年被免职了。在光武一朝的最后八年里,朱浮一直默默无闻。

汉明帝即位后,也搞不清楚是谁告了朱浮一状,告状内容也没记载,结果汉明帝立案调查工作都懒得做,直接赐死了朱浮。

朱浮死后,汉明帝的表叔樊修替朱浮鸣冤,汉明帝这才后悔不迭,但悲剧已经无可挽回。

朱浮的一生虽然算不上精彩,但以他的资历,其实还是有实力拼一拼上榜资格的,毕竟刘秀云台榜末尾的功臣们,他们其实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战功。

那么,朱浮究竟为何落选了云台功臣榜呢?

原因之一:云台功臣榜以战功为衡量标准,朱浮军旅生涯太短。

朱浮被任命为幽州牧其实是刘秀给他的最大机会,当时的幽州还有流民盗贼,北面还有匈奴人的骚扰,朱浮手上有兵,他完全可以建立战功。

但朱浮显然错过了机会,他在幽州没有表现出任何军事上的才华,而是注重文治。文治并没有错,但在打天下的阶段,这就是不合时宜,或者说他难以胜任这个岗位。

或许看到朱浮在幽州被彭宠打得如此狼狈,刘秀意识到他绝不是个军事人才,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给过他立战功的机会。

没有战功这个硬条件,朱浮落选云台榜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原因之二:丢掉幽州是污点,且彭宠反叛朱浮有很大的责任。

朱浮唯一一次统兵就是败给了彭宠,不光没有功,相反却留下了过。更重要的是,彭宠之所以反叛,朱浮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彭宠谋反有点复杂,表面上看,是朱浮与彭宠的矛盾逼反了彭宠。其实不尽然,作为刘秀的心腹,朱浮在幽州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看住彭宠。

彭宠手上有兵,是割据势力,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出路:主动拔掉爪牙,老老实实呆在皇帝身边。可是彭宠“不自觉”,依然做土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刘秀不得不提高警惕。

因此,当朱浮与彭宠发生矛盾时,刘秀当然更信任朱浮。彭宠对朱浮的恨,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刘秀的偏向性所导致。

客观讲,刘秀的处理不当是激化矛盾的很重要原因。但作为当事人,朱浮没能缓和矛盾,而是不断激化矛盾,最终将彭宠逼上了绝路,这个责任他无论如何也是逃不脱的。

想想真是令人唏嘘,如果朱浮不出任幽州牧,以他的资历,只要刘秀稍稍给点机会,跟在别人后面立几个战功,功臣榜上一定有他的位置。

机会有时候也是陷阱。

原因之三:朱浮不是豪门出身,且不属于南阳和河北任何一个阵营。

功臣榜上还有一类人,其实也没多少战功。比如药王邳彤,也就是跟在别人后面捡了一些胜果,他能位列榜单理由只有一个:给刘秀“入了股”。

当初刘秀在河北混得最惨的时候,就是邳彤、耿纯、任光等人,用他们的武装支持了刘秀,让刘秀瞬间变成了大富豪。

这些人有一个共性,他们要么是拥有家族私兵的豪族,要么是手握兵权的割据势力,拿得起“股本”。

朱浮哪一种都不是。

本专栏我们一直在讲一个概念:东汉帝国是一个豪门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模式,这是时代特色,朱浮的出身,注定了他只能给两大功臣集团敲边鼓的角色。

以上三点原因,抹杀掉了朱浮的资历优势。

但话要说回来,刘秀如果真的想捧朱浮,给他创造一些机会还是不难的,刘秀为何没这么做呢?在刘秀的心目中,朱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刘秀是认可朱浮的才能的,但他的才能又有很大局限性

作为文官,朱浮给刘秀的很多建议是很中肯的,很切中要害。由此可见,军事才能不突出的朱浮,至少是个很有见识的人。

但请注意,“见识”和“能力”不是一回事,见识是判断力,是眼界问题;而能力是执行力,是行动力问题。有人“见识高远”,落实的时候却一无是处,民间俗称这类人叫“嘴呱呱死啦啦”。

不是说这两种人谁高谁低,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比如朱浮,他就属于典型的有见识无能力的那一类。

也就说,在刘秀心目中,朱浮不适合当一把手,更适合当出谋划策的智囊。

其次,刘秀认可朱浮的忠诚度,所以纵容他的直言不讳。

刘秀巡行河北期间九死一生,半途大量的随行人员都开了小差,朱浮能一路追随已经实属不易。

尤其是在性命遭受威胁的时候,他依然保持了足够的忠诚。实事求是讲,无论哪个领导都有理由将他视作亲人。

其三,朱浮的性格短板,让刘秀又不能对他放手使用。

性格决定命运,阻碍朱浮升迁的最大障碍就是他的性格短板。

朱浮此人有点轻狂,城府不够,性情急躁,人缘极差。当初他仗着刘秀的信任,对彭宠不断打压,逼反了彭宠。入朝后,他又仗着皇帝的宠信,对其他官员很蔑视,见到谁都高人一等。

更奇葩的是,朱浮曾经因为“卖弄国恩”被剥夺了大司空的职位。这个教训应该很深刻了,可惜他依然如故,搞得人见人恨。

这种情况下,即便刘秀想给他创造机会,恐怕也没人愿意带着朱浮玩。

以上三点,刘秀只能将朱浮当做一个可以信赖的幕僚,没办法委以大任。刘秀在世时,尚可以顾念旧情保护他,可汉明帝跟他就没有这些交情了。

应该说,朱浮是一个悲剧型的人物,他这辈子书写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忠”字,也为大汉帝国鞠躬尽瘁了。遗憾的是,失去了刘秀的保护,他的短板就成了杀死自己的利刃!

责任编辑:bH_023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