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清朝的一代明君,他在爷爷康熙、老爹雍正的辉煌统治下继承雄风,打造了“康乾盛世”。
然而,这位政治上很有一番作为的皇帝,有很多的业余爱好,其中一项就是:爱写诗。
(相关资料图)
他有多爱写诗呢?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生写诗的数量达到3.9万首,更有一说,其实他写出来的诗篇已经达到4万首,单论数量简直“秒杀”李白和杜甫。
乾隆帝写的那么多诗,真的很受人欢迎吗?并不见得。
因为将近4万首的诗篇,居然没有一首流传,像李杜诗篇那样脍炙人口的。对了,如果勉强算的话可能还真有一篇,就是小学生熟知的那篇《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帝见到雪时心血来潮,又来了灵感吟起诗来,可是作出了前三句,灵感就卡壳了,还是纪晓岚怕皇帝尴尬,给他补全了最后一句,才算完成了这篇《飞雪》。
后世人看到这首流传的诗,不禁发出嘲笑:这水平,谁不会写!
既然乾隆帝写诗如此“不在行”,他又为何疯狂酷爱写诗呢?
01
不光爱写诗,其它的他也爱,可以说乾隆帝是兴趣广泛。
比如,乾隆帝很爱玉器,常常下江南巡游,见到喜欢的就会收藏,包括字画书法也是一样,甚至还会收藏起来,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
比如,乾隆帝还知识广博,精通满、蒙、维、藏、汉5种文字,常常喜欢读书,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
比如,他甚至还对西方传来的天文学和数学感兴趣,专门制造了许多天文台来观测天象,了解西洋的一些机械原理,数学方面的方程、微积分,乾隆帝也很喜欢钻研。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何乾隆帝也爱写诗了。
对于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勤勉皇帝来说,爱写诗只是他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之所以能写4万多首诗,笔者猜测他是把诗当成日记来写了——比如,看到别人煮茶,他就来了灵感,写一首《荷露烹茶》;哪个地方遭遇了自然灾害,他会写一首《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哪天收藏了一幅新画,也可以写一首《高其佩指头画虎》。在生活经历丰富、灵感源源不断的情况下,不知不觉间,乾隆的诗就写了4万片首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乾隆帝的勤勉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很遗憾,乾隆帝很努力地在表现自己的“写诗天赋”,天却不遂人愿,他写出来的水平并不咋地。
02
可以看一下他写的《过蒙古诸部落·小儿五岁会骑驼》——
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
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其实乍一看乾隆所写的诗,也会被瞬间惊艳,这挺好的呀?
要是拿乾隆的诗和我们现在的水平来比,那简直是好得不要太多。但人们常说他写得差,大多是和李白杜甫经典诗篇的比较,在一篇篇脍炙人口、意境深远的好诗面前,乾隆所做的诗没有什么亮点。
当然,纵观乾隆帝写诗的特点,除了打油诗之外,他的大部分诗都被评价为:言而无文,也行之不远。
好像说了很多话,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诗更重要的在于意境,如果意境差了回事,表面上的舞文弄墨也就意义不大了。
而乾隆帝却可以用这一首风格,写了4万多首,并且前后也没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明明写诗水平不咋地,为何乾隆帝不仅没有兴致阑珊,反而更加疯狂酷爱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大概率不知道自己作的诗水平有多烂,反而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认为自己每一次作诗,都是灵感最佳的表达。
要知道,乾隆是九五至尊,堂堂天子,他身边围着的都是一群俯首称是的臣子,若是他作出诗来,即便是写得不好,一般有良心的臣子顶多沉默不语,要是趋炎附势的可能还会借机称赞。
人一夸,就容易飘。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进步,是因为会受到批评,会听到批评和否定的声音,才会因此看到不足之处,继而改进。
可乾隆帝不一样,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把“批评之路”的通道直接堵死了,谁敢直言不讳说“皇上,你这首诗写得并不好,哪里哪里还有待改进”,这句话虽然真诚,可忠言逆耳,难保乾隆一怒就掉了脑袋。更何况,写诗纯粹是人家的个人爱好,没上升到国事,也没有大臣值得为此犯险。
这样一来,乾隆帝对自己写诗的认知出现偏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好的诗人往往是要苦难成就的,苦难磨练出来的意境,或许才是诗的灵魂。而乾隆帝一生站在高层楼阁,未曾真正踏入底层,也没有经历李煜那样的亡国悲伤,在他的诗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悲伤忧虑、壮志难酬、哀叹怀古之类的情怀,自然也就感觉差了点意思。
03
但说句实在话,乾隆所作的诗中,并不是每一首都很烂,也没有后世所嘲讽的那么不堪,甚至还有那么几首,是会被夸赞的。
比如乾隆所写的《烟雨楼即景》——
不蓬莱岛即方壸,弱柳新荑清且都。
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
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
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
这首诗,不管是从文采还是境界上,都还算是很不错的。
或许是因为乾隆一生写诗太多了,一个人写诗的数量抵得过全唐两千多作者的诗,因此才会被后世放大,作为焦点。
好在写诗是乾隆帝的业余爱好,人家皇帝当得好,正业没辜负,写诗这事,也只当是他的一个诙谐小故事。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