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中国最出名的“三大神童”:宁铂,干政,谢彦波。当时的他们是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典范,被全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例子。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大神童”的结局令人嘘唏,可惜可悲可叹!宁铂出家,干政闭门,谢彦波“泯然众人矣”。所以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如今的模样,让我们来走进神童干政的故事。
01,神童名扬
【资料图】
干政为庐州人,从小聪慧,小小年纪便能背诵几十首毛爷爷的诗,能学习中医,使用中草药,而且还会下围棋,对名著熟读。
而当时宁铂的名声大振,报纸上都是对宁铂是神童的报道和称赞,而少年的干政也从报纸媒体上看到了宁铂的故事,使他立志要和宁铂一样,于是他也去参加了中科大少年班的考试,就有了后来干政切瓜的故事。
干政切瓜的故事是这样的,当时,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老师问干政,一个西瓜横竖各切多少刀会留下几块西瓜?而随着数字的不断上升,干政却表现得非常轻松,如鱼得水,对答如流,令当时的招生老师大为震撼,直称他为天才。
就是这样,干政的“神童”名声也随之流传开来。
干政12岁就考上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干政相比于宁铂对物理理论的不感兴趣,学起来痛苦,而干政却对物理感兴趣,学起来也更加轻松和得心应手,使他在课业上也很优秀。
而后在赴美留学的考试中,干政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下顺利前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修。而神童的下坡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02,神童跌落神坛
干政赴美留学,可能因为太早上大学了,又一直被保护着上来,衣食住行以前都有人在管,到了美国,干政的独立自理能力弱的缺点暴露出来。加之,较早的进入大学,使得干政的心理问题还不够成熟,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缺失,情商也堪忧,使得他与导师的关系紧张,最后也只能被迫回国,并没能取得博士学位。
而回国后的干政,颓废不已,闭门不见客。中科大的一位老师看到这样的天资聪颖的学生变成了这样,不忍于心,所以之后就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干政,劝他回去中科大读博,然后任教中科大,可是当时的干政却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可是,很可惜,几年过后他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然后他想回中科大任教,可惜,有时候机会一旦丧失就不再有,几年后他想重新回去任教,但是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当时的中科大改革了教师聘任的条件,至少要取得博士学位,而干政不满足条件,被拒门外。
而干政要想在中科大任教,就必须重新攻读博士学位,可是对于那时的他来说,显然不可能的了。然后至此,他和母亲蜗居在中科大东区的一个住宅里,每个月靠着母亲微薄的工资生活着,后面不管谁来请他出来,他都谢门不出。
后来记者在电话中采访他,他也表示:“我的生活天天如此,没有工作,非常单调,没有任何好说的。”后来记这告诉他神童宁铂出家的消息,他也没有什么巨大的反应,只是平声静气地回道:“是吗?我不知道。”感觉没有多意外似的。
03神童教育值得我们反思
神童教育是人们对知识,对人才的渴望,提前对神童少年们进行特殊培养,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是应该如何兼顾少年们在学业有成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产生影响,而心理健康是人们重要的一环。所以对于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各大设有少年班的高校要提出一个适当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于神童教育,有人对此秉持着全盘否定的态度。依我所见,并不必如此,一个事物既然存在了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合理性,有些神童确实和同年龄段普通孩子有所区别,按照普通孩子的标准去培养,无疑会浪费好的苗子,对我国的发展也会有影响。
神童教育和所谓的“揠苗助长”不同,揠苗助长是主人主观意愿让它进行长高,而少年班的设立,是学校培养和神童们的双向选择,有些神童对于大学学习也是有渴望的,对于能够寻找和自己一样天赋和有话题的同龄人,无疑是件对这些神童的好处,而少年班的设立正好就给予了他们寻找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的一个平台和途径,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不可把两者划为等号。
所以只要找对解决事情问题的方法,神童教育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