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权皇位的斗争基本上都是上一任在继承人选择上犹豫不决或者有失公允,这种当断不断、当立不立往往给继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最终导致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花费了十年来处理他爹周惠王的遗留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造成了周王朝一蹶不振,国不像国。天子,只存在于礼仪制度了。
周惠王有个最喜欢的小儿子
周襄王姬郑是周惠王的嫡长子,按照周王朝的继承人制度,理应由姬郑继承周天子位。
但姬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去世之后,周惠王又册封陈妫为王后,不几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姬带。
这个周惠王怎么看姬带怎么喜欢,就一直谋算着要废掉姬郑的太子之位。
听上去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剧本很雷同。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姬带着实也讨人喜欢,长得帅气不说,还懂得阿谀奉承之道,把老爹哄得那叫一个开心。
不过这个废立计划最终在时任霸主齐桓公的干涉下流产了。
周惠王两腿一蹬,哪管什么身后事。但这个计划却让兄弟俩各怀心思,都千方百计想登上尊位。老大是忧心忡忡,老小是野心勃勃。这场王位争夺战,哥俩那是各尽其能,都去请外援,找帮手。
大哥姬郑那是嫡长子,名正言顺啊,天下诸侯按礼制办事,自然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姬郑。尤其是齐桓公,一马当先,对姬郑鼎力相助。
老幺姬带一看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自己这个身份顺序很尴尬,按礼法轮不到自己。那就不走寻常路,找那些野蛮的外援,比如曾经干掉周幽王的戎人。
戎,是当时对居住在西边的少数民族一个笼统的称呼。以前,杀掉周幽王的叫犬戎,后来护卫洛阳的是陆浑戎,都是一些游牧民族。
周襄王死后,姬郑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立刻派人去找齐桓公抱大腿。齐桓公作为霸主,必须维护礼制、匡扶正义,得到消息后马上召集宋、卫、许、鲁等等诸侯国开会,把姬郑扶上周天子位。
姬带这个周惠王最喜欢的儿子就这么错失王位了。
王子带之乱
如果他们的爹周惠王一开始就教导姬带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辅佐哥哥姬郑,可能就不会有夺权的事情,大家也就相安无事。
偏偏这周惠王忘了自己下野避难的糗事,临死还挣扎着换太子。这样,当王的种子打小就在姬带心里种下了。
姬郑即位,姬带肯定不服气啊。于是,他就串通戎人要夺取王位,攻打洛阳。
周襄王姬郑一开始就防备着这个弟弟呢,所以很快就把这次叛乱给平息了。姬带失败后逃到齐国去了。
十多年后,周襄王也就不那么生气了,想起这个逃亡的弟弟竟然还有那么一丝想念。再加上身边大臣的劝说,毕竟一家人嘛,周襄王这才赦免了姬带,允许他回到成周洛阳来。
可能姬带真的是一表人才吧,回来不久就和周襄王的媳妇儿王后隗后串通上了。周襄王得知后这个气啊,但没办法啊,他又不能到处声张,只能找个机会把隗后给废了,不要了。
这个隗后正是戎狄部落首领的女儿。戎狄这时候正在和郑国在战场上掰手腕呢。
因为郑文公不服从周襄王,还把周襄王的使者扣押了。周襄王就指使戎狄打郑国。人家戎狄正在帮你周天子讨伐不服的诸侯,你在后面把王后废了,肯定不乐意了。
戎狄转身和姬带一起打成周来了。
这一次,周襄王措手不及,只得逃往郑国的汜地。这就是《史记》记载的王子带之乱事件。“王怒,与翟人伐郑”和“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都是公元前636年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周国和郑国就像两个小朋友玩过家家一样,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完事了大家不计前嫌一起玩。
给晋文公创造了好机会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那可是刚即位,刚即位就遇上这么一件好事。
重耳的手下赵衰说:争夺天下霸权最好的手段就是拥护周天子,我们晋国和周王室都姓姬啊,有着刻进骨头里的亲近,所以这事情啊千万不能让秦国抢了先,这事情要干成了,就是以后称霸的资本。
什么事呢?就是王子带叛乱,周襄王姬郑逃跑这个事件。
于是,晋国就派兵保卫周襄王,把他护卫到了洛阳,然后就是打王子带,把这个反复叛乱勾结大嫂的小弟杀掉了。
帮助天子复位,这是非常大的功绩,够吹牛吹一辈子的了。周襄王也打算好好奖赏这个远方的叔叔,但环顾四周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于是就想割给他几块地。
晋文公重耳可是年近古稀了,老了,在外面流浪了大半辈子才回到晋国夺取国君之位,对周襄王的奖赏不屑一顾。
晋文公重耳想的是什么,他想要霸权和天子之礼。
周襄王和晋文公的舌战
周襄王奖赏晋文公土地,晋文公还不要。
周襄王这个气啊,周王室本就没有多大地方了,咬咬牙狠狠心给你一小半,结果你还看不上,这整得多没面子。
周襄王就问,你到底想要啥,直接说吧,看上啥了直接拿,不用客气。
晋文公说那我可就说了哈。于是,《国语》记载如下: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jiá),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
什么意思呢?
晋文公说:我死之后呢,请天子允许我用隧葬之礼。重耳在外面奔波大半辈子,现在虽然刚刚即位,但也是风烛之年了,不得不考虑身前身后事。隧葬是天子死后埋葬的规格,就是那种带长长墓道的墓。周礼明确规定诸侯不能用,用了就是僭越。
周襄王怎么想,他虽然是落魄天子,宁肯不要土地也得要礼法,礼法在,他的地位就在。你要天子葬礼,那我是啥?肯定不行。
周襄王连连摆手,开始教导这位远亲的老头,你不要得寸进尺。
他说:从前我的先王管理天下,规划出方圆千里的土地作为甸服,用来供奉上天和山川百神,用来供应百姓兆民的用度,用来防备诸你们这样的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它的土地都平均分配给你们了,大家和平共处,百姓安居乐业。先王还有什么私利呢?只有在死之后和在世时,大家的穿衣用具上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区分尊卑罢了。除了这些,天子还有什么不一样?
最后说,“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就是你晋文公有的是土地,你偷偷搞个带墓道的陵墓谁能知道呢?我又能怎样呢?
周襄王洋洋洒洒说了很长。
听完之后,晋文公老脸那个羞愧。晋文公明白了自己的身份,霸主可以,天子不行!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了,要地争霸就行了。
编者按语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以周国的实力和天下大势,已经不允许他再有什么建树了,能保持着王位在手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作为没落的周天子,在维护天子尊严上倒是从不让步,可以称之为最后的倔强。即使是面对晋文公这样的霸主,也是从容应对,以“礼”服人。
历史小知识
周襄王,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19年在位,是东周第六位周天子。在位期间,晋国晋文公称霸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