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古代和尚近乎全能,仅是入门要求就很少人达标

2022-10-31 06:41:36
A+ A-

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盈。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这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一首写男女爱情的情诗,但是你肯定猜不到,这首诗,它出自一位出家人之口。写下这一些肉麻话的,就是近现代著名的僧人苏曼殊,他的事迹其实也相当传奇了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写得了诗,做得了画,谈得了恋爱,还革命,而且还精通日文,英文,梵文多种语言。关于他的事迹我们以后也会详细讲的,如果你们感兴趣。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自古以来出家人好像也并不是每天就在寺庙里面念经,撞钟,这和尚们可比你想象的要全能的多,尤其是在唐宋时期,像是苏曼殊这样走出寺庙走向世界的和尚确实不在少数。

就像是一行和尚,他就参与制作了黄道游仪,还有水运浑天仪,怀素和尚的草书也是天下一绝。披着袈裟的姚广孝更是在朱棣座下首席军师。朱元璋干脆就从和尚摇身一变,当上了一代帝王,而元朝的和尚们则发明了掂阄射利的游戏,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个彩票的雏形。

所以这古代的和尚们,他们为什么就这么多才多艺呢?首先大乘佛教里认为佛是全知全觉的,他们通晓世间一切的知识,就像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一样,无所不能,即便是孙悟空你再有反叛精神,在佛祖面前你还是相当渺小的。

在佛教的经典当中,经常会谈到一个名词,叫做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还有内明,他们又分别对应着文字语言、技术工艺、医术、逻辑学、还有佛学这五方面,并且用来要求弟子们学习五明,掌握各种技巧。

所以说,和尚们的自我修养,那可不是抱着木鱼念佛经,一撞就是一天钟。就像今天不是谁都能够进得了寺庙是一样的。唐代它最初的寺庙氛围其实也一度相当的懒散,高僧百丈怀海就在这时提出了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倡议,并影响了几代僧人。

大概的意思呢,就是要求这些僧人们,不要一门的心思扎在佛学上,要通过参与农事劳动获得感悟禅的存在。于是和尚们为了追求佛,就走上了田埂,开始积极入世。就像在抗战时期,和尚们也并不是埋头敲木鱼,什么少林救护队,成立抗日联盟,为抗战胜利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之所以古代的和尚们为什么什么都会,那是因为他们秉承着成佛的信仰,与我们印象当中佛教提倡遁入空门是不一样的,真正的佛教他们是积极的,也是进步的。纵观当代的一些和尚,慢慢的将商业作为了主题,除了一身的袈裟,其它方面都是似有若无。好啦,你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评论区聊。

责任编辑:bH_0130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