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冯玉祥攻占北京城,溥仪被限令在两个小时内搬离紫禁城。在仓皇之中,面对众多皇宫珍宝,溥仪只能选择个别极其珍贵的宝物,将其偷偷带出紫禁城。
(资料图片)
根据后来溥仪本人的回忆录记载,有一件行书真迹,乃是他偷偷放在衣物夹层内,才偷偷带出皇宫的。这件行书,就是唐代被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杜牧,留下的唯一一卷书法作品《张好好诗》,现在这件作品被列为一级文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被禁止出国展览。
这件作品为什么如此珍贵?清代包世臣一语道破:
“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
意思是书法必须笔力强健,展现出神完气足的状态,而杜牧此书“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烂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
《张好好诗》中有许多叉笔,有些地方也看似散乱,但其散乱而不烂漫,就是因为“指劲”气满。
《张好好诗》可谓是唐代书法气格的巅峰之作。并且它还记录着诗人杜牧和歌妓张好好之间的一段风流韵事。
唐大和二年(828年),杜牧与张好好初识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府上,杜牧倾心于张好好的色艺双绝,张好好仰慕杜牧的风流倜傥,两人一见倾心,当时张好好只有十三岁。只可惜张好好只是一个卑微的歌姬,无法主掌自己的命运,被沈传师的弟弟抢先一步纳为小妾,两人囿于礼教爱而不得。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这是张好好出嫁时留下的诗,一入侯门深似海。六年以后,杜牧与张好好在洛阳街头不期而遇,张好好已被抛弃沦为当垆之女。一时间倍感交集,过去种种涌上心头,杜牧挥毫写下了这卷行书《张好好诗》。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