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诸葛亮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定会选择北伐。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心中知道这次北伐失败是已经注定的,但是诸葛亮必须要担起北伐的重任,他是一个何等聪明的人,他怎么会不知现在选择休养生息,让国力充分的恢复一段时间更好呢,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做出休养生息的选择了,因为蜀汉内部矛盾已经到了激化的地步。直截了当地说"刘备留下了一堆烂摊子,诸葛亮一辈子都在收拾!"所以无论如何,诸葛亮必须北伐,原因有二:
原因一:利益集团的生死斗争
(资料图片)
这也是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对蜀汉利益集团的构成不甚了解。作者将在这里简要解释它。蜀汉有三个利益集团,这三种政治势力依次被称为: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后期三大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是谯周、李严、和诸葛亮。
从表面上看,三个利益集团是和平的。事实上,他们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为什么?因为利益分配不均。
建立蜀汉(也叫季汉之前)这块最初的蛋糕完全属于益州集团。刘焉刘璋父子俩来到了蜀都。蛋糕被分成两部分,两份儿当然不比独占一份儿的感觉舒服。刘备入蜀后,蛋糕被分成三份。荆州集团拿了最多。东州集团被一直挤压,益州集团沦为权力的底层。三股势力针锋相对,尤其是蜀汉在夷陵战役中的失败,削弱了三股势力。刘备又死了,三大利益集团的最后一根脊梁断了。
为了维护统治,刘备死前也做了安排。刘备在死前将自己所有的遗愿和嘱托都交给了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帮助自己完成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是托孤大臣,其目的是确立荆州集团利益的主导地位。授予李严军事指挥权并任命他为托孤大臣是为了维护东州集团。至于益州集团,在荆州集团团结了大多数人之后,还能做什么?
诸葛亮上台后,提出了一个新计划。那就是建立一个贫穷的法治社会,以保持阶级稳定。大致稳定的队伍仍在向前推进,诸葛亮最终走上了北伐之路。因为战争是培养凝聚力的事业,是转移社会矛盾的手段。
原因二:奋斗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
这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与他的政治目的和利益集团斗争的缓和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诸葛亮采取了两大措施来缓和利益集团的斗争:建立一个贫穷的法治社会和北伐战争。事实上,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是诸葛亮一生的政治追求。诸葛亮是多么聪明,他怎么能为一个过时的口号奋斗一辈子呢?他所做的可以帮助蜀汉有一个新的形势,一个新的阶级统治环境和一个新的阶级水平。
对政治家来说,没有什么比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更能让他们的疯狂生存下去。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很残酷,曹操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而寻觅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理想也破灭了。荀彧不需要多说什么,为了重建汉朝,他终其一生都面临着幻灭和悲伤。他的死亡历史中有矛盾之处。不管死因是什么,荀彧绝对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幻灭更痛苦的了。
曹操和诸葛亮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都是建立一个出身卑微的法家社会,即平民法治社会。在这里,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种法治不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法治。虽然我们都是依法治国,但目标是不同的。前者以统治阶级为目标,而后者以全国人民为目标。
诸葛亮就更惨了,他一生都在奋斗,竭尽全力想要将蜀国兴复汉室的目标达到,但最后还是力不从心,他最终一安息,后顾之忧就爆发了。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谯周也没有什么能力,刘禅就更别提了,最终还是决定了投降,这样一来,蜀国就再次回到了曹魏的统治之下,他们要把这块儿地区的利益占为己有,最终蜀国还是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也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诸葛亮作为足智多谋的代表,在民间的形象已经趋近于完美,许多人对他的赞美和追捧,将他完全的神化。但若是没有诸葛亮,蜀国也不可能在三国鼎立这么久的时间,可以说,当时蜀国的成就离不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一个相当伟大的政治家,后世的百姓们可能会对诸葛亮有着过多的赞美,但是却有一大部分都是事实。刘备死后蜀国乱作一团,全国上下混乱不堪,而这个局面持续了几十年,诸葛亮在最后为蜀国尽心尽力,可是最终也没能维护住衰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