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了古往今来无数才子佳人的离愁别绪,也道出了少男少女的恋爱痴缠。写出这样千古名句的柳永在宋词领域更是独领风骚,可这样一位被誉为花间派词祖的才子,却多年抑郁不得志,为了追逐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沦落到风月场所给姑娘们填花词为生,但是他仍旧在坚持一件事儿,他要考取科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花费了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可声名显赫的一代词人,真的是因为无能而无缘科举嘛?这背后的恩怨是非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柳永原名柳三变,柳三变自幼出生显赫,因此柳三变自小也就锦衣玉食,不愁吃穿。柳三变的母亲在柳三变小的时候和其玩闹中发现他具有极高的诗词天赋,也就加紧了对柳三变这一块的培养。柳三变在培养写词才能的过程中,也不忘举起书本苦读。终于在他18岁的时候他学成出师了,这时候柳三变的父亲嘱咐他一定要去考取功名,回到家乡光宗耀祖。
可心大的柳三变在中途经过杭州的时候被杭州的风景迷了眼,在此一呆就是六年,且每天都是往返于勾栏场所听曲逗乐,往来之人皆是杭州的家境富裕,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柳三变的堕落让家里的父母兄长无一不震惊失望,家中的信件一直跟纸张不要钱一样的频繁的发往杭州。在这样的紧急催促下,柳三变终于前往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柳三变因为六年的杭州行,让他的名声在民间早早的流传开来,让他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觉得科举考试都是小儿科,他随便一写都可以应举及第。可就是因为柳三变的轻敌,让他第一次科举就名落孙山。对此柳三变心中愤愤不平,认为是朝廷和皇帝的锅,从来不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于是在一天酒后,趁着醉意用词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写下了那首让他酒醒后悔终身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在这首词中将自己比作白衣卿相,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周围的人,归咎于周围的环境。词末的“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更是彻底的把宋神宗得罪个彻底,为此第二年在柳三变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本来试卷的质量都挺好的,结果神宗在批阅试卷的时候看到“柳三变”三个字,就想到了柳三变对自己的侮辱,专门在试卷上写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三变自此遭受到了人生前所未有的打击,更是开始了自己的摆烂人生。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更是借口“奉旨填词”,也是因为柳三变通过词作表达了歌女舞姬们的辛酸,因此柳三变摆烂的二十年也是依靠这些红颜知己的帮助才能安稳度日。可就算柳三变这样得罪帝王,他也仍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科举追求。柳三变在勾栏瓦肆流连往返的岁月,他的词曲创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一度凭借自己独创的慢词风格开辟了宋词的新领域,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在为歌女舞姬们写词的同时也在不认输的参加科举,理所当然的,每次都是以落榜结尾。
柳三变就这样的与命运抗争着,终于到了他51岁的时候,宋仁宗开启了人性化的政策,广开科举,专门针对有才能但是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被刷的人员放低录取标准。这次的柳三变学乖了,他改名了,他换了一个柳永的名字,成功入选进士。就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可过往前科实在太令人难忘,就算做官了也一直在地方任职。可就算这样,柳永也兢兢业业的为民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也取得了不俗的政绩,被民间称为“名宦”。柳永就这样一直这样,直到去世。
回顾柳永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事就只有一件参加科举考试,即使一直被刷,但他也从来不放弃。就算得罪了权贵他也不放弃,就算被文人士大夫鄙视流连勾栏瓦肆他也不在乎声名,只为自己的坚持而努力生活。但柳永的二十多年坚持他一直参加科举的原因也不外乎由于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使得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文人做官即是对其本人能力的认可,也成为周围人看重的一种荣誉。而柳永的父亲对这一块更为看中,因此柳永即便是出于自身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渴望,还是基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只会加深柳永对于科举考试的执着。
再加上柳永早年的性子轻浮,太过于锋芒毕露,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太过放浪形骸,写词得罪了皇帝。被皇帝不喜厌弃的柳永没有哪个主考官敢录取。而晚年的柳永时运亨通,遇到皇帝改革政策,他才得以进士及第。
一个人无论有没有才能,但是情商一定要过关。只有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融入环境,反之,则会丧失机遇。其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只要心中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