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咋一听会感觉清明节的时候天气会不好,其实这多少是有些吹毛求疵了。清明大家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上坟,今天爆炸君也去了坟头。面对祖上的墓碑,爆炸君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这些先人们的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几乎都一模一样,显得很是整齐划一。想想多少有些不解,当然了,不懂就要问,同行的长辈告诉爆炸君,其实名字中间的那个字都是“辈分”。
一辈人中,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就是指他们的辈分,所以毫无例外都是相同的。当然这个解释固然令人醍醐灌顶,但是“辈分”在历史上是怎么衍生出来的呢?这里面可就说来话长了。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再者中国人又有论资排辈的“优良传统”,为了体现长幼有序,所以往往在起名字的时候加入“辈分”这一人文情怀。根据《辞海》的解释,“辈分”是指“家族、亲戚等的世系次第的分别”。那么“辈分”这一伟大发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和一个皇帝有关系,他就是有“乞丐皇帝”之称的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本名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重八”是指朱元璋排行老八,他的父亲叫朱初一,意思是排行老大。看到这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朱元璋的那个时代,人们取名字往往是根据排行来取的。为何起名字会这么潦草呢?这和元朝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有关系。
清人绘朱元璋像
原来元朝的时候,蒙古贵族为了打压汉人的文化,特意颁布法律规定老百姓取名字时不能有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爹妈年纪相加的方法来取。后来元末农民大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也顺应时势给自己起了“诛灭元廷”的名字,当然他的新名字果然管用。
后来朱元璋赶跑了元朝的统治者建立了明王朝,当上皇帝的他更是觉着后代必须得有个好名字。于是他绞尽脑汁地发明了一套取辈分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顺序。大家如果仔细翻阅史料就会发现,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名字都是木字旁。从朱元璋的孙子开始,就严格执行了名字中间那个字必须是辈分的规定(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除了给自己的子孙规定辈分,朱元璋还把这套系统进行了推广。其中对“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还进行了“赐辈”,比如明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彥,宏闻贞尚衍。”等到孔府把这十个辈分用光,清朝的乾隆皇帝又对孔府进行了“赐辈”。这一次赐的十个字是“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近代中国难得的一个好官孔繁森就是用了“繁”字辈。
当然有了“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做榜样,其他的家族都纷纷效仿。孔府还为此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当然现在中国人取名字都不讲究辈分了。比如爆炸君我,名字中就没有辈分了,这或许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吧。当然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在中国不少地方还在延续着,或许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名字中就有一个代表辈分的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