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每一位君王,都少不了谋臣辅佐,甚至有的还没继承皇位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谋臣班底。就好比唐太宗李世民,他在当秦王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许多忠心的谋臣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再贤能的君王,都无法令国家长治久安。
【资料图】
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身边也有一位谋臣,此人对他忠心耿耿,还常常为他出谋划策。可是雍正即位后,却没有重用他,甚至最后还将其处死了。这个人就是戴铎,是雍正潜邸一位十分重要的谋臣。
众所周知,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之前还经历了残酷的九子夺嫡。在这场兄弟之争中,雍正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完全是运用了一个计谋,就是“不争而争”。这也正是戴铎为雍正出的计策。
当康熙第二次废掉太子胤礽后,戴铎认为雍正的机会来了,于是向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上面讲述了各种夺嫡方针及策略。戴铎要雍正在康熙面前“不露其长”,在兄弟面前要“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戴铎还建议雍正,要时时“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最终,他还不忘叮嘱雍正:“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
这封信多达上千字,可是一个字都不多余,句句说到点子上,甚至说进了雍正的心里。当雍正看到这封信,顿时也吓了一跳,因为正好和他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既然戴铎和雍正的想法是一样的,为何他却遭到雍正厌恶呢?
其实这就和曹操与杨修的关系一样,曹操每次出的谜题,都被杨修猜出来,而且公之于众。这就引起曹操的反感,你杨修猜出来就猜出来,还非要四处宣扬,这不就显得你比我还要聪明吗?
同样,雍正也是这种感觉,如果戴铎为他献的计策,没有那么详细,没有那么完美,没有和雍正心里所想一模一样,或许还会得到重用。但问题就出在,他完完整整说出了雍正的心思,还大胆写在信上,这是很危险的。
这些计策,其实雍正一早就想到了,而且已经在实施中,所以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闲人”,与世无争。在康熙面前,他是个不贪图皇位,孝顺长辈,关爱兄弟的人,这才改变了康熙对他的看法。
比如康熙第二次废掉胤礽,雍正就为胤礽求情,希望康熙尽快复立他,以固国本。当胤禩生病的时候,雍正恰好随康熙在外巡视,他一听说,立马就请求要回去探望弟弟。还有康熙决定封他为雍亲王,他却百般推辞,说这样对其他兄弟不公平,不希望因此引发兄弟不睦。
可见,戴铎所说的这些,雍正早就想到了,而且已经在实施中,还有了不俗的成效。此时雍正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将此计谋泄露出去,一旦康熙知道,他将永远无继位的可能了。所以当雍正看到戴铎的信,除了感叹戴铎有些能力外,更多的还是厌恶。
于是雍正立刻回信道:“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就是说你说得很好,但这些对我没有用,因为我根本没有争储的心思。
最后,雍正还提醒戴铎:“汝但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语言,切不可动,慎之,慎之。”意思是,你就不要为我操心了,这些话以后不要再说了。言下之意就是,你快闭嘴吧,要不然全世界都知道我的计划了。
也因为如此,戴铎一直没有得到雍正的重用,甚至为了防止他泄露机密,雍正还将他外调出去。雍正即位后,又将他发到年羹尧手下做事,目的就是要年羹尧监督他。
不久,年羹尧就举报了戴铎,说他私藏当初雍正的密折。雍正再也容不下他,便以“贪污”的罪名,将戴铎给处死了。可惜戴铎一心为雍正出谋划策,就想得到重用,没想到方法没用对,最终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