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的大明帝国时期,宦官一手遮天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朱元璋、朱棣等一些英明的帝王之外,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是那么的昏聩,而且大多数身边的太监都是一些应该千刀万剐的坏人,诸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而且明朝那些奇葩皇帝,也几乎都是他们带出来的。
当然,这些都是明史所记载的,作为明朝的正史,人们也往往以其为根本,去找寻明帝国时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是后来一些学者发现,这些记载甚至很明显的与明朝一些留下来的线索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学者们开始怀疑明史这部史书的可信度。
清朝明史的可信度有多高?
【资料图】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四月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也就是说,明史是清朝文官所编写。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史记》之外,其余大多数正史的记载,都是这个朝代灭亡后,另一个朝代继承前朝国祚之后所编写的。而这些为前朝编写这些书的时候,往往都是将这个朝代的一些帝王有针对性的黑一把的。
不谈别的,我们先说一下在汉朝史书之中所记载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汉朝史书之中记载,秦始皇是一位暴君,借以法家治国,对自己的国民手段残忍,不是割鼻挖眼,就是车裂流放等等,什么焚书坑儒、修建长城陵墓等等,总之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人们都有一个跟风的心态,也叫做羊群定律,都喜欢随风走,别人说啥就是啥,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想一想的话,你会发现不对呀,想要认识一个人,我们不要听别人说他是什么人,我们要看他做了什么,我们不如先堵上耳朵,看看秦始皇做了什么。
秦始皇修了长城,我们先不说修建长城浪费了多少民力财力,但是他却造福了后世千年,免遭北方游牧民族随意南下侵扰,同时期的欧洲农业国家饱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甚至于灭国皆是因为此。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做法也给后来中原王朝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想没有秦始皇的话,如今我华夏境内或许会出现N个使用不同语言,不同文字甚至不同文化的国家,和欧洲一样那样分裂,想想都害怕。
至于修建陵墓,哪个朝代的帝王将相都会做,不做评论,因为证明不了什么,焚书坑儒,历史证明秦始皇反倒将六国的一些有用的书籍,编写成秦文,收藏在了咸阳宫,后被项羽攻入咸阳宫给一把火烧了,坑儒?法家治国,儒家本为依附,政见不和,难免会有杀戮,这还不说当时秦国是以严苛的法家治国的,然而事实证明秦始皇还杀了不少其他百家中人,但是大多数还是一些蛊惑人心的术士,这个也不多做辩解了。
我们再说说清朝的明史,后来史学家发现,明史之中记载,与明朝可见的发生事件联系起来,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明史之中发生的大事件,往往都会将这些大事件归功于帝党的人,似乎甚至于到了明朝灭亡,还将这些事件归于武将的无能,和崇祯皇帝的昏庸,几乎和文官没有什么关系。
好吧,明朝的错都是皇帝及帝党宦官的错,国家的灭亡都是武官的怕死无能,明史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回头看看,唉吆,原来是清朝官员编写的,清朝篡夺了明朝的国祚,黑明朝帝王帝党很正常,武官无用,也很正常,毕竟我们负责编写的都是文职官员嘛。
明朝中后期,为何会出现帝党?是谁在威胁皇帝?
说起帝党,估计这个词儿人们了解的也不甚太多,那么小编就先简单撩一把,帝党就是皇帝所结的党派,这帮人一心为皇帝分忧,为皇帝办事儿,经典人物曹少卿、王振、魏忠贤及麾下的东西厂。
乍一看,唉?这帮人可都是影视剧之中的大坏蛋,但是史上这些人却不同,当然看你们站在什么位置上去审视他了。
王振,估计一说起来,大家都会嗤之以鼻,毕竟影视剧中,还有史书上记载,因为此人的蛊惑,明英宗带领二十万明军精锐征讨五万瓦剌军队,结果二十多万明军全军覆没,瓦剌军队将明英宗活捉,有传太监王振后来在军中被杀,后来明代宗即为,瓦剌军队将明英宗放了回来,再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再次上位,但是明英宗还亲自给王振设了祠堂。
要知道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明英宗应该非常的憎恨王振的,但是明英宗为何还要怀念他呢?
后来抛开明史发现,当时的明朝文官集团相互勾结,经常集体搞明英宗,明英宗刚上位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几岁,土木堡事件是王振提起不假,原因是王振想借明英宗亲征,学一下明成祖朱棣,立威震慑文官集团,但是文官集团却从中作梗,致使土木堡之变大败,军中将士憎恨王振,将王振斩杀,但是站在帝王的位置上,王振没有错,只是这个计策失败了而已。
我们再说说曹少卿,这个人也是明英宗的属下,明英宗被瓦剌放回之后,协助明英宗发起夺门之变,再次上位,后来曹少卿又被明英宗所杀,因为他知道明英宗的事情太多了。
至于魏忠贤,也是助天启皇帝镇压文官集团东林党,这个我也不必多说了,明者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