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给宦官赐国姓?这种事你也想的出来啊,搁在当时人看来,没准会理解成朱棣想要诅咒他们老朱家绝后呢。郑和本名是马三保,这点很多人都知道了。根据郑和的父亲马三保的《墓志铭》记载,郑和的情况是这样的: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当然,这段话没有交代郑和作太监的时间。明史学家吴晗曾经推测:郑和是在明朝军队攻克云南时遭到俘虏,被处以宫刑后成为侍奉燕王朱棣的宦官。靖难之役后,朱棣继承皇位,而郑和也水涨船高地升为内官监太监。
因为赐姓"朱"或曰赐"国姓"实际上就是将被赐姓之人视为明朝宗室,所以这是给予功臣极高的待遇,也需要与功臣的身份相匹配。事实上,严格来说朱元璋后来让李文忠、沐英、何文辉等复本姓,往好了说是他们年纪稍长功劳较大恩赐认祖归宗,从另一个意义上也等于取消了所赐"朱"姓,说是朱元璋考虑他们如果姓"朱"封爵授官所付出的代价较大也可以。
再看马三宝的身份,他虽然是朱棣的身边亲信,但是毕竟只是一个太监,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朱棣的奴才,因此在他立功之后,可以赐姓以示恩宠,但是赐给"朱"姓也就是视同宗室显然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朱棣对朱元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祖训并不是很认同,后来也有许多违反的地方,但是明面上自然也要遵守,赐太监姓"朱"无疑是僭制,他不可能授人以口实。
朱棣坐上龙椅之时,回想起马三保的功劳,如果当时没有突破李景隆这道死关,根本没有机会反叛成功,更不用说有今天的这番景象了。也正是有这么一种封赏的念头,所以就以郑村坝的郑字作为这个宦官的新姓,至于那个和字,本来就是他的父母给予的,所以郑和之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启用的。应该说的一点,不管是哪个名字,本质是没有变的。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