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窦娥冤》讲述的是一个孝顺,贞洁,信守封建伦理常纲的妇女窦娥,在现实的逼迫下走向了深渊。先是守寡,又被流氓张驴儿逼迫改嫁,后被官府冤枉杀人,遭受酷刑。故事的最后,窦娥不服输的韧性急剧发展,向天地发出了令人惊骇的控诉,表现了不肯受辱的反抗精神。
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周青的妇女,青年守寡,膝下无子,不愿改嫁,婆婆为了不拖累她自缢了。然而官府却认为是周青杀了人,将她屈打成招。周青临死前立下了令人震撼的泣血之誓: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民众对故事的要求不多,一是好懂,二是好看。所以在关汉卿鬼斧神工的创造下,周青的故事被融入《窦娥冤》,被创作成剧本,戏剧,甚至后来的许许多多的影视剧,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熟知。
首先谈谈窦娥的前两个遗愿。血溅白绫和六月,飞雪两个典故被后来的民众所津津乐道。血溅白绫的场面想想就觉得十分富有震撼力——一个被当众斩首的人,身下没有一滴血,却将现场所有的白绫都染红了,这也说明了窦娥在死去的瞬间,她的怨气就开始在世间蔓延。再是六月,飞雪,一个含冤而死的女人,一来需要一场雪的抚慰,至少让自己的尸首能够被干净地掩埋,二来也能让自己的怨气遍布周围,让所有人知道在自己含冤受辱的时候,即便在六月,她的心也像暴雪天气一样寒冷。
最后是争议最多的一点,就是“大旱三年”。有人认为,百姓何辜?为何要陪恶人一起受过?也有人认为,如果窦娥的怨气直接感动天地,让流氓和贪官直接恶有恶报,被天打雷劈,那么窦娥的怨气就到这里终结了,天地并没有听到她哭冤,天地只是惩罚了“犯罪者”,却放过了许许多多的“旁观者”。要知道,一个故事的中心,周围往往不缺少观众。窦娥怨气如此之大,除了对陷害她的人深恶痛绝,也免不了对无人向她伸出援手的社会感觉绝望。
所以,我觉得窦娥的毒誓,让天气大旱三年,其本意并不是在伤害其他人,而是表达自己的抗争与不服输精神。如果一定要说有人无辜受牵连,那么我想起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
没有一个旁观者是无辜的。当你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就是对刽子手行为的默许,也是在受害者身上添上了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