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6回细读:刘姥姥含耻打秋风,王熙凤笑脸先认错,世事洞明皆学问,世家文化传世家
(资料图片)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周瑞媳妇的帮助下,终于见到王熙凤。
王熙凤弄清刘姥姥与王夫人关系后,得知刘姥姥上门打秋风的意图后,决定给她20两银子。
在给银子前,王熙凤采取了迂回策略,她向刘姥姥说道:
“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红楼梦》第6回)
王熙凤的话非常委婉,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自己没有尽到亲戚之间互相照应的责任,责任在自己身上;
二是自己没有照应的是王夫人上了年纪没想周全,自己不知道还有刘姥姥这个亲戚。
王熙凤话里话外,是一种解释,也是一种认错。
王熙凤身份地位非常高,出嫁前是王家的千金小姐,出嫁后是贾家的豪门贵妇;嫁给贾琏后,夫妻之间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贾琏倒退一射之地;在荣国府内,是贾母一人之下,三四百人之上的实力派人物。
面对刘姥姥这样的人物,她为何还会主动解释,主动认错呢?
其实是一种世家文化的体现。
林如海对待贾雨村的方式与她对待刘姥姥的方式异曲同工。
贾雨村被罢官后,一直想东山再起。在友人帮助下进入林家当家庭老师,核心目的就是重新谋官。
朝廷重新起复旧员时,他得到消息,看过邸报后找到林如海求助。
林如海马上来了一个“神操作”。
他没等贾雨村开口,主动对他说:
“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红楼梦》第3回)
林如海说的做的非常到位。
一是不用贾雨村开口求自己;二是明明贾雨村求自己,却说成自己有事请他帮忙;三是帮助贾雨村之后,还说是稍尽弟之鄙诚。
林如海这样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贾雨村难堪,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是世家文化所致。
世家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中指出:
“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堕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
林如海出身诗书之家,考中前科的探花,世家文化气息浓厚,尊重人,体谅人,不让人为难,是文化修养,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王熙凤虽然不像林如海一样是文化人,从小也没有读过书,但是嫁进荣国府后,入乡随俗,在贾家这个诗书之族的熏陶下,她不仅能与众姐妹们联诗,说出“一夜北风紧”的首起句,还能通过看账本,读懂潘又安给司棋的“情书”。所以对待外人,她的所作所为仍然按照“世家文化”的要求去做。因此,面对刘姥姥,她先自己认错,让刘姥姥接受赠银没有丝毫的心理障碍。
王熙凤的做法值得效仿。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何面对求助自己的人,反映的是个人修养,透露的是家教涵养。有的人在帮助别人时,不仅让人难受更让人难堪,以至于出现“恩将仇报”的结局;有的人在帮助他人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受恩之人不心存感激,帮助一次反而结仇一世。
芸芸众生,需要善心善意,人情往来,需要结善心得善果。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世间常理。
王熙凤的做法没有错。贾家最终被抄家,她的女儿巧姐被卖入烟花巷后,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救巧姐于水深火热之际,并忍耻招其为外孙媳妇,让巧姐的一生没有难堪,既让王熙凤感动,更让世人感动。
所以,我们都应该向王熙凤学习!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