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环球新消息丨朱元璋请老师教子,老师:皇子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2022-11-07 17:55:30
A+ A-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1328年,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作为一个农民出身,却在40岁的时候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的人物,朱元璋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比如,因为他出身农民,而且曾经做过乞丐,很多文学作品喜欢将朱元璋塑造成一个猜忌、暴躁、并且没文化的人,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的,相反,朱元璋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人。可以说,在他那个时代,真正能够比朱元璋有文化的人,没有几个。除非是那些隐士高人,像刘基、宋濂这样的人基本是没办法在文化上和他相提并论的。朱元璋正是因为吃了小时候没文化的亏,所以后来特别注意学习文化,不仅仅自己努力学,他还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学文化。


(相关资料图)

比如对于自己的嫡长子朱标,朱元璋在文化学习上面就要求特别严格。他一方面自己亲自督导朱标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专门为朱标请了一位当时名满天下的文人教导朱标--也就是前文所提的宋濂。作为名人、名师和当时著名的大儒的宋濂,对这门活却有些不愿意,因为他有些担心。

当时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要求高,检查又频繁,而且朱元璋这个人对自己的亲戚还特别爱惜,所以宋濂就在想了:这事儿能推掉就推掉吧!万一给皇太子教出了什么麻烦来,到时候这位精明又爱子心切的皇帝还不得扒了我的皮?于是他问了朱元璋一个很"大胆的"问题:小孩子如果调皮,我能打吗?

其实问出这个问题,宋濂估计就在想了,哪怕挨一顿皮肉之苦,也要把这个差事给推掉。因为在古代君臣之间是有明显的等级区分的,宋濂虽然被朱元璋聘请为朱标的老师,但是他同时还是朱元璋和朱标的臣子。他一个臣子,居然问朱元璋能不能打他的太子?宋濂想,要是自己是朱元璋,这一顿板子是跑不掉了,不过这也正好把这个棘手的工作给推掉。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回答了他4个字,却让他无法反驳,同时还让他对朱元璋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先说宋濂这个人,前文把他和刘基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他的文学天赋是很高的,另外也有一些治理地方的业绩,被朱元璋称作"开国文臣之首"。

不过,文人都有些脾气,何况宋濂还不是一般的文人,即使是在朱元璋起兵之前,宋濂在元朝时期那也是过得不错的,元朝曾经专门召集他去元朝朝廷做官,由此可见,他在元朝的社会地位并不低。这一点也可以在他后面修著《元史》看出来,在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为残暴的前朝修史,但是宋濂大力坚持,可见他是受了前朝的好处的。

朱元璋刚刚请他做朱标的老师时,还是在1360年。在当时的宋濂看来,虽然朱元璋打仗有一手,但是他毕竟是个低贱的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不比他这样的饱学儒生,所以他包括其他的一些文人对朱元璋都是有一定思想上的优越感的。而朱元璋为了治理天下,也对他们礼遇有加,还专门建立了"礼贤馆",供养宋濂等人。

但也正是这样的出身,使得宋濂并不是很想去教育朱标,搞文学、治理地方、出谋划策这些都还是好说的,因为是公事,可是教导太子这种事情,就有一点儿朱元璋的私事的味道了。本来朱元璋就是个火爆的脾气,万一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面护犊心切,自己好心教育弟子还被朱元璋狂扁一顿,那找谁诉苦去啊?

所以有了他对朱元璋的这个问题。如果朱元璋说不能打或者其他比较庇护朱标 的话,宋濂刚好顺水推舟就把这件事情推掉了。在宋濂的心中,朱元璋大约还是会比较小心眼儿的。不过他们只看到了平时朱元璋在监察百官和部下时的小心眼儿,却没有看到朱元璋这个人气度广大,目光长远的一方面。

首先他自己就是一个当时的博学者,比如朱元璋的书法,写得特别的刚正大气,即使是历史上的书法名家,论气度,能与他比的也没有几个。同时朱元璋对《道德经》的认识也远超当时的文人和历史上的大多数文人,他甚至专门为《道德经》写注释,以留给后人来参考他的思想,他首先在书的前面写了一段类似于自述的话:

"朕本寒微,遭胡之天,更值群雄之起,不得自安于乡里,遂从军而保命,几丧其身,而免于是乎。受制不数年,脱他人之所制,获帅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帝位,奉天以代元,统育黔黎。自即位以来,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昼遑遑,虑穹苍之切。鉴于是,问道诸人,人皆我见,未达先贤。"

我们看看这段话,说出来的时候是不是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没文化的军阀或者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他的用词特别简单,但是又绝对深刻,每句话多一个字则显得太繁琐,少一个字则显得不够详细,用得恰到好处。与此同时,他也在书的最开始讲到了他对《道德经》的认识总纲,他是这样说的:

"朕虽,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之术也。故悉朕之丹衷,尽其智虑,意利后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书成,因为之序。"

他首先对《道德经》进行了他的定性,他认为这本书是讲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的,尤其是讲解"王者"如何统治天下,实现天下太平的;然后他让大家不要沉迷于通过研究来实现长生不老;接着他讲了自己注释这本书的意义:是为了发挥书中的智慧,以让后世的人都能够因此而获利。

责任编辑:bH_0131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