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曾在《夏日绝句》中表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之战中,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击败。之后,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的马匹赐予亭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是,放弃逃生的机会后,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敌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对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来说,叹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从而东山再起。并且,这一观点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项羽渡过乌江,之后的历史走向会发生改变吗?
一
具体来说,针对这个问题,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很早就给出了答案。在《乌江亭》中,王安石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亦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作为北宋朝廷的大臣,王安石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更加深刻。
在他看来,项羽先是率领麾下将士参加了反抗秦朝的起义,虽然秦朝末年处在风雨飘雨中,但是其军队依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为此,在巨鹿之战等战役中,项羽都是艰难地获得胜利,也即部下伤亡惨重。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天下的归属,项羽又和刘邦展开了持续多年的楚汉战争,这已经导致楚地的将士十分疲惫了。因此,到了垓下之战的时候,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的手下,都希望早点结束战争的状态。
二
同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功夺取了关中之地。在关中、巴蜀作为根基的基础上,刘邦集团稳扎稳打,再加上韩信率领大军击败了多个诸侯国,这导致中原地区已经落入到刘邦的手中了。
垓下之战的时候,虽然江东子弟依然有不少,不过,在追求安定的思潮下,项羽能不能说动他们为自己效劳,这其实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毕竟,项羽当初带去的江东子弟,基本上都战死沙场了。而这,无疑是前车之鉴了。所以,项羽也明白这一道理,觉得自己没有脸面见到江东父老,从而放弃了渺茫的翻盘机会。
对于王安石来说,主要从当时的天下大势和将士的心态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项羽不可能东山再起的判断。相对于感性评价的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自然获得了更多的认同。
三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项羽的所作所为,导致其回到江东,也很难获得了拥戴。早在秦朝末年,项羽以楚国大将项燕后人的身份,并打着为楚国王室复仇的旗帜聚集八千子弟来反抗秦王朝。在这一前提下,项羽必须拥立楚怀王,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旗号。
秦朝灭亡后,项羽尊熊心为“义帝”,随后自行分封天下诸侯,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当时楚怀王已被项羽架空,无力阻止项羽分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欲还都彭城,派遣将士迫熊心徙郴,熊心无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项羽大怒,暗令英布杀害了熊心。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项羽却派人杀害了楚义帝熊心,这是他众叛亲离的重要原因,并且给刘邦提供了讨伐他的理由。
最后,退一步来说,就算西楚霸王的威名依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想要一统天下的刘邦,显然不会给项羽喘息的机会。为了能彻底击败项羽,刘邦在垓下之战前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信、彭越二人,同时,刘邦还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也即他调集了全部力量来包围关羽。
所以,在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后,刘邦一定会对项羽紧追不舍。因此,即便项羽侥幸渡过了乌江,汉高祖的大军也会紧随其后。在此基础上,项羽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依靠一群没有怎么训练的江东子弟来抵御刘邦的追击,这促使其最终放弃了逃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