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于弹药的消耗量很大,考虑到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前期打击敌对方生产设施,降低对方战争潜力的战术已经很常见,所以军火库成为了军事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设施。
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库,得属美国的霍桑陆军仓库。
(资料图片)
霍桑陆军仓库的历史
霍桑陆军仓库的历史能追溯到1926年,当时美国一个名为“丹麦湖海军弹药库”的军用仓库因为意外发生爆炸,使得美国弹药储存能力受损。
两年后美国国会通过新的法案,要重建一个弹药库,于是1928年“霍桑海军弹药库”的历史就开始了。
1930年,该弹药库接收了第一批弹药储存,之后就成为了美军最重要的军用仓储设施之一。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战争前期两边倒卖军火,该仓库就成为了军火贸易的中转站,开始有源源不断的军火送进该军火库。
当时霍桑海军弹药库占地面积269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澳门。而该弹药库周边一大片区域也被列为了军事保护区,总面积达850平方公里。这片区域内当时共有大约3000个军事安全设施,另有约600名海军陆战队驻守,防守十分严密。
到朝鲜战争时期,该仓库里面也有大量“二战过量产能”被移交给了韩军,支援韩军和朝鲜人民军作战。后来越南战争期间,该弹药库里的弹药也是源源不断从这里中转到越南战场。
到了1977年,该仓库被美国从海军部门移交给了陆军部门,改名为“霍桑陆军弹药厂”,1994年又改名为霍桑陆军基地,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霍桑陆军仓库”。
在被划归给陆军作为陆军弹药库后,该弹药库进行过很多次的扩建。现在霍桑陆军仓库的仓储设施面积在585平方公里左右,和刚建成相比大了差不多一倍。
按照该弹药库的储存能力,如果储存满打一场二战没有问题。不过要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因为二战的弹药消耗量和现代战争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现代随便一架战略轰炸机往下丢铁炸弹,造成的破坏都比二战时期一轮火箭炮营饱和打击要大。
其实对比一下二战和现代的步枪,就不难看出现代战争和二战的火力密度差距了。当时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步枪主力,还是春田、三八大盖这类拉栓步枪。
现代战争突击步枪已经是基础,大多数时候子弹都是用来“突突突”进行火力压制用的。因此该弹药库要是储存满,弹药可能也就只能支持现在的美国陆军用1~3个月左右。
霍桑陆军仓库的安保和位置
关于该弹药库还有两个比较值得说道的地方,一个是它的安保,一个是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二战时该弹药库安保等级还是很高的,最巅峰时期有大约6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驻守。
但现在该弹药库被承接给了私人安保公司,毕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打进美国本土,该弹药库的安保等级也就不需要那么高。
而且将安保承接给私人安保公司,还能压低安保成本。
另外为了不重蹈丹麦湖海军弹药库的覆辙,该军火库的位置位于距美国西海岸1600公里的内华达州沙漠中。
这里人迹罕至,人口密度也就比西伯利亚强一点,就算该弹药库再来一次爆炸,也不会像上次一样造成较大死伤。
选这么个地方作为仓储设施,除了人迹罕至的原因外,还有利于保存的因素。
军火如果保存不善是很容易受潮的,要是军火库建立在湖边或者是其它空气含水量大的地方,军火可能储存个几年就不能用了。
以前各国保存枪支都喜欢泡在油里面,保存子弹都喜欢用油包纸包住,其原因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水分对军火的侵蚀。
因此现代军火库要么建在沙漠里面,要么就建在比较干燥,且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山体内部。
霍桑陆军仓库处在沙漠中,可大幅度延长内部弹药的储存时间,因此除了专门用来进行仓储的“堡垒”或房间,这里还随处可见露天的弹药。
中国“藏武于民”
当然对于该仓库的仓储能力我们也不必太惊讶,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军事大国来说,大量的弹药储存都是必须的,因为它们需要随时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在我国,虽然没有这么庞大的弹药库,但也有“藏武于民”的案例。
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当年的木柄手榴弹,当年为了应对苏联南下,我国可是全民皆兵。不仅刊印了《民兵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这些书籍,还大量生产轻武器装备,其中就以木柄手榴弹生产最多。
现在在互联网上搜有关当年木柄手榴弹数量的信息,能搜出一大堆的段子。
据说当时我国是按照全国人民每人4颗的标准进行了生产(一说是正规军10颗,民兵4颗,平民1颗的标准),所以这些木柄手榴弹成为了我军在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用品,直到现在的军队训练场上,依旧能时不时看到老旧的木柄手榴弹露面。
以中国当年生产的木柄手榴弹数量,绝对可以塞满美国的霍桑陆军仓库。由此可见各军事大国对于武器仓储都比较重视,只是美国的武器仓储较为集中,霍桑陆军仓库面积足够大,具有足够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