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翠,元末淮安人。刘翠翠并不算是一个才女,只是自小喜好读书,她的父母也很开明,看她年纪尚小,就允许她去上私塾。
当时私塾里有一个孩子名叫金定,与刘翠翠家是邻居,他们两个年龄一样,又一起上学,一直玩得很好。同学们总是拿他们两个人起哄说“同岁者当结为夫妻”。刘翠翠面对这样的玩笑总是羞红了脸,不去理会。直到有一天,金定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是一首诗:
十二阑干七宝台,春风到处艳阳开。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相关资料图)
这样的话已经不是在试探了,而是明目张胆地在问,“你可愿意与我一起?”刘翠翠平时虽然害羞,但也不是那种忸怩作态的女子,她很快回给金定一首诗:
平生每恨祝英台,情抱何为不早开?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也是在直白地告诉金定,读到梁祝故事的时候,我总是怨恨祝英台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梁山伯自己的情谊,如果早说出来是不是二人就没有遗憾了呢?我不希望这样,所以如果我们两人是分处不同院子里的树,希望你能早点把我这棵移到你那里去。
面对这样直爽的回复,金定高兴不已。二人平日里相处也更加亲近。但刘翠翠长大一点之后,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考虑,她的父母不再让她读书,因此,她与金定平日里很难见到了。刘翠翠长大之后容貌颇佳,上门来说亲的人很多,每当父母问询刘翠翠意见的时候,她总是摇头,露出很难过的样子,最后连饭也无心去吃。她的母亲非常担心,很想知道女儿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翠翠开始不肯说,后来母亲问得急了,她才说:“西家有个金定,我与他已经私订终身,如果父亲母亲不答应,我也不会嫁给别人,大不了出家去了。”她的母亲看她态度很是坚定,就同意了他们的亲事。但因为金家比较贫苦,刘翠翠的父母有意招赘,金定为了能与刘翠翠在一起也满口答应。良辰吉日选好了,女婿也进了门,刘翠翠和金定终于能在一起了,二人欣喜不已。
新婚之夜,两人想到发生的这一切,从书斋定情到终于成亲,都是激动不已。刘翠翠作诗一首赠予金定:
曾向书斋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尘。殢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嫌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依韵相和道:
记得书斋同讲习,新人不是他人。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邻紫府,人世隔红尘。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后有谁亲。
有情人终成眷属,本以为从此他们能一直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好景不长,这份幸福很快被打破了。二人成婚不到一年,张士诚兄弟在高邮起兵叛元,战火也波及了淮东诸郡。刘翠翠因为貌美,被张士诚部将李虎山掳走,从此再无音信。一直到元顺正末年,经过和谈,张士诚又向元朝纳款称臣。战争暂时结束了,但刘翠翠依旧没有消息。
金定决定去找刘翠翠,他辞别了父母,踏上了遥不可知的路途。刘翠翠作为一介小小的女子,自然不会有人知道她的下落,但是可以打听到的是,掳走她的李虎山已经被张士诚封为将军,镇守湖州,金定只好先奔赴湖州。山高路远,从家里带出来的盘缠很快就所剩不多,金定只好白天靠乞讨填饱肚子,晚上找些破庙、桥头安身,只要有一口饭吃,就继续奔赴湖州。
一路上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金定终于到了湖州。经过多番打听,他来到了李虎山的府上,望着李府高大的府门,金定在外徘徊了许久,始终不敢进去叩门。他的异样被守门人发现,在被询问的时候,金定告诉守门人,自己是淮安人,家中有一妹妹,在战乱中失踪。后来打听到是在李将军府里,因为无法确认消息的准确性,所以不敢前来敲门求见。然后又补充说,自己名叫金定,妹妹叫刘翠翠,能识字会读书,当年失踪时是17岁,现在应该已经24岁了。
虽然外宅男丁没有机会进入内宅,但府内的夫人小姐们也有出门的时候,所以名字什么的也不算太大的秘密。守门人知道府内确实有一刘氏是淮安人,能识字且性情慧巧,李将军很是喜欢她。于是就让金定在门外稍等,他进去通报一声。
恰巧李将军在府内,听守门人通报说有一人是刘氏的兄长,便叫金定进去回话。金定见到李虎山,明知这是与自己有夺妻之恨的男人,但还是要向他行礼,并笑脸相迎回答他的问题,心中酸楚不可言说。李虎山问了几个关于刘翠翠的问题,见金定都能答上,心中已经相信大半,于是叫人将刘翠翠叫出来。刘翠翠听闻兄长从家乡寻来,心中很是怀疑,自己并无兄长,家中能出门寻找自己的只有金定。她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从内室出来。
多年未见的二人见面后四目相对,眼泪止不住地流。这样的场面更让李虎山相信,金定只是刘翠翠的兄长。在知道金定能读会写,算是一介书生之后,更是将金定留在自己身边当了记室——也就是现在的秘书。就这样,金定留在了李府,每天处理文书,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又因为性格平和,与周围人相处融洽,大家对他颇为称赞。
白天总有很多事情做,时间还好过一点。每到夜晚,想到刘翠翠与李虎山共处一室,金定的心里就犹如刀绞,又恨又气,只叹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救不了妻子。天气渐渐凉了,金定自从上次进府后就再没见过刘翠翠。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迫切地想要让刘翠翠知道自己此时的心情。于是他准备了一件冬衣,用钱贿赂了一个小奴,说是马上冬天了,想让妹妹为自己剪裁一下。那个小奴并不以为意,收了钱就将衣服送了进去。
刘翠翠收到衣服很是惊讶,联想到小奴说裁剪冬衣,拆开才发现里面有金定写的一首诗:
好花移入玉阑干,春色无缘得再看。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何年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雾阁云烟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圆。
刘翠翠看见了这首诗伤心不已,却连哭泣都不敢发出声音。她不敢去想这几年金定是如何过的,又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来找自己,可惜就算找到也只能这样夫妻不得相见。她忍不住提笔回了一首诗给金定:
一自乡关动战锋,旧愁新恨几重重!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长使德言藏破镜,终教子建赋游龙。绿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侬!
金定收到信之后,知道夫妻二人活着的时候无望团聚,便觉得再也生无可恋,很快就病得奄奄一息了。刘翠翠禀告李虎山之后便来到了金定病床前,金定望着刘翠翠的脸,似有万语千言,却最终只是长叹一声,溘然长逝。
李虎山感于金定平日里的功劳,将他厚葬在城南道场山麓。刘翠翠想到金定为了自己客死异乡,只能一人葬于荒山,心中悲痛不已,日日啼哭,不出月余竟也病重不起了。她哭泣着对李虎山说:“妾弃家相从,已历八年。流离外乡,举目无亲。只有这一个哥哥,已经先我而去。我的病不能好了,死后将我埋在兄长墓旁,黄泉路上也能有所依托。”不久,刘翠翠就病死了。
李虎山念及往日里的情谊,就依照刘翠翠所言,将她葬在金定墓旁,当地人将之称为“兄妹坟”。刘翠翠和金定这一对苦命的夫妻,生不能同寝,死后能比邻而居,也算是圆了二人不能相守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