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分析二战莫斯科战役时,有个几乎让人遗忘的细节非常重要,那就是1941年11月13日德军在奥尔沙召开的参谋军官会议,由于这次会议是德军打赢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两场包围战的关键时刻,又逢朱可夫刚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所以对决定德军是否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具有历史性意义。但从战后总结的角度看,这场会议并没有德军统帅部想像的那么信心十足,不仅三个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对前景悲观,甚至在后勤保障和步坦脱节层面均提出了暂缓进攻和春季再打的建议,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次会议也为接下来的作战定了调,也为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撤出南线战场埋下了伏笔。
01台风行动,德军装甲部队连获两场包围战胜利,却意外遭遇苏军反击和气候阻碍。
严格意义上讲,莫斯科战役应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1年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行动到朱可夫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员,虽然这段时间非常短,但对德军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仅仅半个月时间,德军就围歼了苏军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两个作战集团,为德军进攻莫斯科扫清了前进中的障碍。
但从朱可夫10月10日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开始,第二阶段的作战主动权就慢慢倒向了苏军,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个是朱可夫改变了战术打法,不再与德军硬碰硬,而实际上他手上也没多少兵力与德军正面硬拼;另一个就是苏军的近卫步兵第1军和空降第5军在姆岑斯克阻击了古德里安的装甲第4师,导致古德里安的进攻实力锐减。
不过,让德军不敢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另个重要原因却是气候帮了朱可夫的大忙。由于德军事先对莫斯科方向的地理环境掌握不明,导致德军的装甲部队陷于冬季到来之前的泥泞道路不能自拔,而德军保障部门事先只考虑到轮式车辆跑得快,并没意识到轮式装载遭遇泥泞道路寸步难行,客观上讲,这是德军事先考虑不周造成的。
从这个层面讲,从1941年6月22日战争打响,到10末这段时间,虽然苏军部署在西线的防御力量遭到重大损失,但德军也出现了兵力不足和步坦脱节以及后勤保障跟不上的问题,因为冬季御寒物资到不了位,运送给养的列车要给运送油料弹药的列车让位,11月4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就建议停止进攻,为1942年春季作战做准备。
02奥尔沙参谋长联席会议,一次决定莫斯科战役命运的关键大会,保障不力成为重点。
朱可夫在10月份的上任迅速改变了苏军在莫斯科战场的不利局面,虽然他上任迅速建立的第一条防御战线仅仅几天就被迫后撤了几公里,但有莫斯科军民的坚决支持和斯大林坐阵克里姆林宫,迫使朱可夫必须背水一战。
为了阻止德军的装甲快速机动,朱可夫建议斯大林将6个集团军在莫扎伊斯克建立巩固防线,同时给防御列宁格勒的独立第7集团军增加两个师,以阻止芬军与德军在拉多加湖会师。而在南线,由于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岛与苏军激战正酣,第1装甲集团军向罗斯托夫的进攻也遭遇苏军顽强阻击。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亲自飞到东线总指挥部,并于11月13日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奥尔沙召开了三个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如何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势的问题。
但哈尔德听到的结果却让他心灰意冷,几乎所有参谋长都提到德军的机动车辆只有三分之一可以开动,各师的作战实力显著下降,有的只有原作战能力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由于铁路轨距不同,运输过冬物资的列车异常奇缺,还要给运送弹药和燃油的列车让路。而且让哈尔德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就是装甲跑得太快,步兵被远远的抛在身后,拿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来说,他每到一地,都要派出坦克部队当作步兵使用,以维持占领地的治安和防止苏军游击队袭扰。
这次会议还让哈尔德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苏德战争打响后一周的6月30日,阿道夫就曾提醒他,虽然德军的闪击战所向无敌,但决不允许装甲部队在没有大量步兵的支援下进入莫斯科,现在看,阿道夫的预见是正确的。
从这个层面讲,在1941年10月底到11月15日重新恢复攻势这段时期,德军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们,在还能不能继续发动新攻势方面还存在许多分歧,尤其随着气候越来越冷,过冬物资和后勤保障一直滞后,德军在继续作战的信心和决心上已经大打折扣。
03奥尔沙会议分析正确,但德军仍然继续进攻导致无功而返。
有人疑惑,既然前线参谋长们一致认为继续进攻莫斯科希望渺茫,为什么还要继续进攻呢?这里面主要是阿道夫不准德军撤退,虽然这时候古德里安也建议暂缓进攻,还提出了来年春天再战的方案,但从11月15日开始,德军还是发动了新的攻势。
不过,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利用这半个月的缓冲期,全面做好了防御准备,尤其在如何阻止德军装甲快速机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两个战例迫使古德里安彻底丧失了进攻信心,也让德军步兵丧失了进攻决心。
一次是近卫骑兵第1军成功阻击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该军军长别洛夫少将首次使用骑兵机械化集群战术,投入众多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和高射炮兵以及步兵等合成战术作战,在卡希拉附近阻止住了古德里安的第17装甲师进攻,被将其打退,可以说,正是这支部队成功阻止住第2装甲集团军的前锋部队,才让古德里安在12月初下定了撤出战场的决心,从而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威胁。
另一次是苏军近卫摩托化第1师和第33集团军从侧翼打击德军第4集团军的作战,由于第4集团军是德军沿明斯克公路向莫斯科进攻的主力,其装甲快速机动完全依靠这条公路为主要交通钱,苏军两支部队就紧靠公路两侧设伏,在泥泞道路的帮助下,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公路上成为了活靶子,到12月5日苏军发动全面反攻,第4集团军的攻势完全被压制。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每场战役的胜败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莫斯科战役德军的失利是有根本原因的,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保障支撑不了德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而就奥尔沙会议来讲,德军在一线的参谋军官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惜德军统帅部没有听进去,输了这场关键战役也就不足为奇了。